“雙碳”下的萬億綠色金融
自2020年9月以來,2030年碳達峰與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確立后,各行各業都迎來顯著的變化,銀行也沒有例外,各家銀行逐漸將綠色金融作為轉型的方向之一。
目前綠色金融包含的發展方向主要包括綠色信貸、
綠色債券、綠色保險以及碳金融等。
其中綠色信貸是銀行發展綠色金融的主力軍。據數據顯示,截至2021 年三季度末,全部金融機構綠色貸款余額達14.8萬億元,同比增長27.9%;21家主要銀行機構綠色信貸余額達14.08 萬億,占綠色貸款總額的95.26%。
而上市銀行中,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和農業銀行的綠色信貸規模遙遙領先,工商銀行在去年上半年的綠色信貸余額更是突破2萬億元,農業銀行則達到1.76萬億元,中國農業銀行則為1.57萬億元。除上述三家國有行外,興業銀行無論是在規模還是增速上均領跑股份行,去年上半年綠色信貸余額達4127億元,同比增長29.19%。
除了綠色信貸,綠色債券也是銀行的主要發力點之一。據wind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共發行755只共計8027.6億元的綠色債券,較2020年同期474只5488.1億元的市場規模增長46.3%。
進入2021年末,銀行依舊加碼綠色債券的布局,僅超一個月時間,就有6家商業銀行發行綠色金融債券,據Wind數據顯示,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1月19日,這6家銀行合計發行規模為434億元,較上年同期的57億元增長約660%。
而在綠色金融的第二大載體綠色債券中,興業銀行發行規模“一馬當先”。早在2016年1月,興業銀行就發行首批綠色金融債券,揭開境內綠色債券市場發展的序幕。據中泰證券測算,截至2021年9月末,興業銀行存量綠色債券余額為1000億元。
除綠色信貸與綠色債券外,碳金融也逐漸成為綠色金融領域不可缺少的一環。
今年以來,多家銀行積極布局碳金融領域,多個首單“碳中和”債券、碳結構性存款等碳金融產品紛紛落地,目前碳金融領域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碳排放配額、碳遠期等交易類工具,以及
碳債券、碳資產質押/抵押等融資類工具。
在碳金融市場的加持下,綠色金融的發展將進入全新階段。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