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 10日在中歐氣候投融資暨ESG國際合作
會議上表示,氣候投融資是實現碳達峰、
碳中和目標的重要動能,也是我國產業結構化轉型中協同增效的重要抓手,其落實發展有賴于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
李高進一步表示,政府部門應當加強宏觀政策的引導與政策穩定性的保障、提高產權保護,創造有益于技術創新的環境;市場主體要發揮在技術創新、商業化運作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龍頭企業在促進自我轉型的同時也要帶動支持上下游供應鏈企業低碳發展,中小企業則要發揮其優勢率先在相關領域調整策略;金融機構要發揮資金的引導與支持作用,把參與氣候投融資當作建立
綠色發展能力、防范
綠色風險的機會,既要在轉型的過程中跳脫傳統金融模式,從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等多維度考察企業和項目綠色發展的能力,也要敢于創新以形成更相適應的金融產品體系。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政策研究局一級巡視員葉燕斐表示,建立并完善全國碳中和數據庫,將有助于政府層面制定相關
碳排放時間表與路線圖等,對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金融機構需要關注企業的
碳排放的情況,倒逼企業進行強制信息披露,促使高碳企業更加注重
節能減排及綠色轉型。
中國證監會中證金融研究院副院長馬險峰提出,推動ESG可持續發展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舉措,積極推動ESG可持續投資發展,既要推動實體經濟綠色低碳轉型、強化金融機構ESG風險防控,也要加快建立健全ESG市場基礎投資、優化ESG投資生態。ESG投資是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理念在金融市場的具體實踐,資本市場在推動ESG可持續投資中可發揮重要作用。他強調,推動ESG可持續投資不可一蹴而就,需要逐步完善基礎制度建設,需要通過明確ESG界定標準、建立完善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指引、加強資本市場對外開放、鼓勵第三方ESG服務機構快速發展等舉措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