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碳金融?
CST:如何理解碳金融及其產生?
王遙:碳金融指一切與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相關聯的金融活動。
廣義的碳金融是指所有服務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各種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動,包括低碳項目開發的投融資、碳排放權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資,以及其他相關的金融中介活動。
狹義上,碳金融是指以碳排放權為標的物進行交易的金融活動,包括碳現貨、
碳期貨以及碳期權等產品交易。在國內外碳市場受到廣泛關注的背景下,金融市場對于碳金融更多關注其狹義的定義。
碳金融的產生與全球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密切相關。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研究表明,人類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是全球平均氣溫異常升高的主要原因,全球平均氣溫持續上升帶來的后果是人類生存環境的加劇惡化,將致使生態系統、農作物生產安全以及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受到嚴重影響。
為了實現溫室氣體排放權這一生態資源的有效配置,以金融手段助力溫室氣體減排,碳金融由此產生。
CST:碳金融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王遙:碳金融的發展起源于國際社會為應對氣候問題所簽署的一系列國際框架協議。1992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的簽訂形成了世界上第一個為全面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所設立的國際公約。與此同時,排放權交易體系作為污染控制的政策工具在應用中日益盛行。
1997年,作為UNFCCC的補充條款,《京都議定書》設置了國際排放貿易機制(ET)、聯合履約機制(JI)以及清潔發展機制(
CDM)三個靈活履約的市場機制,允許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通過
碳交易履行減排義務或獲得減排支持,由此構成了國際碳市場特別是跨國碳排放貿易的基礎。
21世紀以來,各國紛紛開展碳市場的嘗試,從2002年英國建立全球首個二氧化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至今,全球已建成運行的碳市場共24個,另外還有8個碳市場正在建立并期望于未來幾年啟動,預計將覆蓋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16%,為2005年覆蓋規模的3倍。
其中,于2005年建立的歐盟碳排放權交易體系(EU ETS)是當前全球規模最大、最為成熟的碳市場;北美則建立了加州碳市場和區域性溫室氣體倡議(RGGI)兩個區域性的碳市場,成為了全球碳交易活動最為頻繁和交易量最大的地區之一;中國也計劃在今年內啟動全國碳市場交易,其交易規模預計將超越歐盟碳市場,成為全球最大的碳市場,為全球碳金融發展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