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完善全國統一的碳金融交易平臺,減少碳金融交易的政策風險
統一的碳金融交易市場不僅可以確保市場效率,也有利于管理機構有效實施監管,防止監管套利。只有在全國一體化的大市場中,環境交易機制才能不斷完善和創新,這也有助于減少碳交易參與者對未來政策變動的擔憂。要進一步研究不同地區碳排放額初始分配方法和標準不統一的情況,建立健全的全國統一的交易平臺和交易機制,盡快形成全國統一的碳金融市場。
本文刊發于《國際融資》雜志2020.10月刊,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國際商學部副教授
本文為基金項目: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規劃項目“廣東省碳金融市場風險管理研究”(編號GD15XYJ02)
參考文獻
[1]杜莉,張云:《碳金融交易問題研究述評》,《江漢
論壇》2013年第1期。
[2]康曉虹:《中國碳金融發展困境之出路——構建全方位碳金融體系》,《生態經濟(學術版)》2013年第2期。
[3]劉英:《國際碳金融及衍生品市場發展研究》,《金融發展研究》2010年第11期。
[4]杜莉,王利,張云:《碳金融交易風險:度量與防控》,《經濟管理》2014年第4期。
[5]馬彧菲,杜朝運:《赤道原則對中國商業銀行的經營效率有益嗎——以興業銀行為例》,《當代財經》2015年第7期。
[6]宋麗穎,李亞冬:《論中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之完善》,《學術交流》2015年第4期。
[7]王穎,張昕,劉海燕,張敏思,田巍:《碳金融風險的識別和管理》,《西南金融》2019年第2期。
[8]邱謙,郭守前:《中國區域碳金融交易市場的風險研究》,《資源開發與市場》2017年第2期。.
[9]王婷婷,張亞利,王淼晗:《中國碳金融市場風險度量研究》,《金融論壇》2016年第21期。
[10]張晨:《碳金融市場價格與風險研究:理論.方法.政策》,北京:科學出版社,2018年,第1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