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總規模885億元的國家
綠色發展基金正式揭牌成立,該基金由財政部、生態環境部和上海市共同設立,旨在采取市場化方式,發揮財政資金的帶動作用,引導社會資本支持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生態修復和國土空間綠化、能源資源節約利用、
綠色交通、
清潔能源等領域。這是環保行業迎來的重磅轉折,也是國家支持綠色金融發展,促進經濟綠色轉型的又一大舉措。
作為推動經濟綠色轉型的重要支撐力量,綠色金融已成為經濟可持續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盡管近年來,在各方力量的推動下,我國綠色金融體系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但是發展的障礙及痛點依然存在。近日,本刊記者專訪了中國人民大學生態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綠色金融教授、博士生導師藍虹,請她就金融機構參與綠色金融的動力,以及我國綠色金融發展的問題與對策等進行了分享。
不只是情懷,也是投資機遇
記者:民間有一種說法,認為目前金融機構參與綠色金融,多是為了“聲譽”“情懷”或者監管的“壓力”。對此,您怎么看?
藍虹:金融機構參與綠色金融,情懷肯定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但是作為商業組織,金融機構也需要面對市場競爭,如果只是為了情懷,其自身也是難以成活的。其實在綠色金融的發展中,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我們都在其中看到了政府的力量,看到了政府對商業銀行的引導。
比如在美國,綠色金融由美國環境保護署牽頭發展。為了吸引商業銀行投資綠色項目,美國環境保護署下設的環境金融中心會把環境治理的財政資金轉化為金融資金或者對金融資金的補貼。他們會把有關大氣、水、土壤治理等的綠色項目設計成金融機構可以投資的項目,然后把原來的財政資金通過委托銀行轉化為貸款或者貼息等方式通過金融機構發放下去,從而撬動商業資本投向綠色項目。
目前中國的綠色金融主要是中國人民銀行(簡稱央行)政策工具在發揮主導作用。中國的金融機構之所以能被調動起來,綠色情懷和社會責任很重要,但是從效果來看,央行推出的將綠色金融指標納入銀行宏觀審慎評估(MPA)、再貸款支持、綠色金融債等政策工具,都對金融機構產生了極大的激勵作用,引導金融機構擴大綠色金融業務。所以,央行政策工具采取的主要是對商業銀行的激勵和引導,而不是施壓,這是目前中國綠色金融發展的主要推動力。
記者:除了政策激勵,從金融行業自身可持續發展出發,金融機構參與綠色金融的內生型動力又有哪些?
藍虹:不管是在國外還國內,綠色項目都被認為是更安全的項目,因為它的環境風險比較小。在國際上,環境風險已經成為金融機構面臨的主要風險之一。如果金融機構投的不是綠色項目,那么隨著生態環境危機加劇,項目可能會受到環保執法或者一些國際公約的限制,一旦被叫停,則意味著金融機構借出去的錢可能無法收回。
相反,如果投的是綠色項目,金融機構就比較不容易受這方面的影響。所以,發達國家的綠色金融機構做綠色金融,最初是一種風控手段,其內生動力來自于商業銀行對環境風險的規避。
坦白說,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金融機構面臨的環境風險還是相對較小的。因為,環境違法的企業得不到嚴懲的話,環境風險也就很難傳導到金融機構。近幾年,隨著國家出臺一系列生態環境政策法規,特別是環境損害追責和賠償機制的建立,加大環保執法力度,中國的金融機構已經開始感受到環境風險了。
從制度變遷角度來看,中國金融機構參與綠色金融更多的源自央行的政策激勵,而不是對環境風險的擔憂和恐懼。隨著未來環保執法力度不斷加強,中國金融機構開展綠色金融以規避環境風險的內生動力也將越來越大。
記者:除了環境風險控制,綠色金融本身的商業可持續性表現如何?綠色投資會成為金融機構贏得未來市場的機遇嗎?
藍虹:狹義上講,綠色金融其實特指金融機構開展的基于綠色新技術的新業務。原本由財政支持的公共事業民營化后,項目的財政支持就轉化為了金融供給,而當金融機構接納這些項目時,也就變成了一個新的業務領域。這些環境公共產品,例如污水處理廠、垃圾焚燒發電廠、流域水治理等綠色項目的融資規模一般都比較大,動輒上億甚至幾十個億,銀行如果能拿下一筆,相當于做了十幾個普通商業項目。
而且,隨著銀行在環保行業里積累的風控經驗、管理經驗越來越多,就越有能力以較低的融資成本拿下更多項目,進而獲得規模非常大的業務量。
記者:有人說,綠色金融具有成本高、收益低、風險大等特點。您認同嗎?
藍虹:我們往往對綠色項目的收益存在一定程度的誤解。確實,綠色項目的平均收益率偏低,基本上是保本微利。但是,如果能通過各種金融手段和綠色金融技術設計將融資成本降下來,再加上項目周期比較長(十幾年甚至二三十年),綠色項目的收益雖然不會很大,但還是非常穩定的。
另外,綠色項目的風險也是比普通項目要小的。這不僅來自環境風險小,更重要的是市場風險也較小,因為所有的綠色項目的市場競爭只是在招投標時候體現,一旦通過市場競爭拿到政府特許經營權,就會具有一定的天然壟斷屬性。
例如,一個地區如果已經有一座污水處理廠,除非人口增長確實需要增加污水處理容量,政府是不會發放過量特許經營許可來讓企業競爭的,因為這涉及到政府土地投入、地下管網管理等問題。所以,就市場風險來說,綠色項目因為其公共服務的特性,是低于一般市場項目的。幾十個億的項目,又有穩定收益,風險又小,對于金融機構來講肯定是好項目。
內-容-來-自;中_國_碳_0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