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資投資綠色產業可期
事實上,除綠色保險產品發揮風險保障效用外,險資運用也在綠色產業項目上有更多的涉獵。
作為我國資本市場中重要的機構投資者,險資可以通過參與建立綠色金融服務體系助力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有業內人士建議,要發揮風險分散與資金融通雙輪驅動優勢,通過投資端支持綠色產業融資,配合承保端的運營風險管控防范違約風險,構筑起企業直接融資和間接損失補償機制,實現企業綠色資產有增量,綠色風險有保障。
在政策制度方面,原保監會在2017年發布了《關于債權投資計劃投資重大工程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了關于險資支持“一帶一路”、綠色金融方面給予注冊綠色通道。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緊接著建立了配套的制度,明確對于綠色投資實行注冊綠色通道,提高注冊效率,優化注冊流程。
有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末,險資在服務民生建設方面,通過保險私募基金投向綠色環保等產業的基金注冊規模達430億元。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險資主要以債權和股權的方式進行綠色金融投資,其主要投資領域為能源行業與基礎設施等方面。
具體來看,保險行業在水電、風電、太陽能等
新能源行業有著持續投資,同時行業在火電行業的
節能減排、脫硫設備方面有一定熱情,并對軌道交通以及污水處理方面也有一些相關的投資。
各家保險公司也通過與其他公司的聯合,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綠色產業建設。例如,去年11月,中國天楹與華夏人壽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系,在城市環境服務及相關領域開展保險資本與環境服務產業廣泛合作和深度融合,共同參與我國及海外環境服務產業的發展。
從險資利用的角度來看,推動險資以股權、基金、債權等形式支持綠色產業發展,為重點綠色項目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持以及深化銀政保等多方合作模式,建立多層次風險分擔機制,是險資支持綠色產業發展的有效投資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