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進行“一帶一路”氣候投融資的主要機構有哪些?
中國經濟導報:參與進行“一帶一路”氣候投融資的主要機構有哪些?可否請您簡單介紹一下?
崔瑩:自“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以來,中國的金融機構積極投身項目建設,為企業提供資金支持。據測算,“一帶一路”地區基礎設施投資缺口每年將超過6000億美元。如果在建設初期就考慮潛在氣候風險,建設具有氣候韌性的基礎設施,那其產生的環境效益將巨大且可持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主要機構包括中資銀行和中國倡議發起的國際金融機構。其中,中資銀行包括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等。如,國家開發銀行2017年完成“一帶一路”重大國際規劃22項,在沿線國家新增發放貸款176億美元,融資支持沿線國家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金融合作和境外產業園區建設等。
此外,中國倡議發起的金融機構也承擔著“一帶一路”沿線氣候投融資重要角色。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以下簡稱“亞投行”)與絲路基金是“一帶一路”建設主要資金來源。兩者在投資方式上有所不同,亞投行著重于債權投資,主要通過發放貸款參與項目;而絲路基金運營模式偏向于股權直接融資,投資期限較長。兩者還可以衍生出更多資金募集方式,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募集更多項目資金。同時,亞投行的資金來源主要是各國政府出資,是一種政府行為,而絲路基金則主要針對有資金且有投資意愿的主體,這意味著絲路基金可以吸收民間資本參與到“一帶一路”建設中。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 放_交-易^網^t an pa i fang . c 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