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從“陰謀論”到加入減排的轉變。10年前,在準備中國是否加入哥本哈根碳減排問題的討論中,國內曾有不少人提出了所謂的“陰謀論”觀點,認為這是發達國家蓄意將中國這樣一個重要的發展中國家納入到一個限制減排的制度中,增加發展成本、削弱競爭力,從而阻礙中國經濟的發展。但幾年后,大家的認識發生了改變,霧霾、資源等問題的嚴重性,讓人們深刻認識到瘋狂追求GDP,忽視經濟、社會和生態的和諧發展,終將導致經濟發展不平衡和不可持續,人們越發意識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夲呅內傛萊源?。骇鎲┨?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2.嚴峻的生態環?,F狀。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我們深深感受到了嚴峻的環境問題。持續的霧霾天,嚴重的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成為經濟發展的短板,威脅著中國的可持續發展。我國有82%的人飲用淺井和江河水,其中水質污染超標水源75%;全國耕地面積的19%以上污染超標;清潔能源只有15%,而發達國家占到1/4-1/3。多年前,清華大學李宏彬教授等專家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的研究報告《空氣污染對預期壽命的長期影響:基于中國淮河取暖分界線的證據》指出,長期暴露于污染空氣中,總懸浮顆粒物每上升100微克/立方米,平均預期壽命將縮短3年。按照北方地區總懸浮顆粒物的水平,意味著中國北方5億居民因嚴重的空氣污染平均每人失去5年壽命。這項研究表明嚴重的空氣污染會帶來巨大的健康成本,制定和實施力度更大的空氣污染治理政策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
3.發展綠色金融推動綠色發展將為經濟增長匯集新的增長。長期以來,我國經濟發展過渡依賴房地產和基礎設施建設來拉動,這樣的發展模式不可持續。新的經濟增長點在哪?其中之一就是推動綠色發展,通過綠色轉型破除傳統發展的路徑依賴,為經濟增長匯聚新動能。研究表明,綠色投資對國民經濟發展起到顯著拉動作用。發展綠色金融可同時起到穩增長和調結構的作用。據估算,在節能領域,“十三五”期間年高效節能技術與裝備市場的年均值可達7000億元;在污水處理領域,僅膜技術應用就可能創造700億元的市場規模。此外,通過綠色金融體系可以改變不同類型項目的融資成本與可獲得性,引導社會資本逐步從高污染、高耗能行業退出。
4.“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科學論斷的提出。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浙江省湖州市首次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實際上,習總書記當時提出這樣的論斷,是與他從陜北—福建—浙江的親身經歷和長時間的深入思考密不可分的,是緊密結合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實際和科學發展的理念提出的。
此外,中國綠色金融的發展也緣于深厚的文化傳統。中國的傳統文化理念強調“天人合一”、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講究“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近一、二十年的我國經濟發展,過度追求GDP,忽視了經濟社會和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產生了環境、資源、食品安全等一系列問題,這與我們的傳統文化理念相違背。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