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由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和中國金融論壇主辦的“金融業環境壓力測試研討會”12日舉行。與會專家介紹了國內外環境壓力測試的進展,討論了如何完善和運用環境壓力測試方法,以推動我國銀行、保險和資產管理機構的環境風險管理和綠色金融業務發展。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 an g.com
由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和中國金融論壇主辦的“金融業環境壓力測試研討會”1月12日在北京舉行。與會專家介紹了國內外環境壓力測試的進展,討論了如何完善和運用環境壓力測試方法,以推動我國銀行、保險和資產管理機構的環境風險管理和綠色金融業務發展。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 an g.com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馬駿在研討會上指出,全球每年有3-6萬億美元的綠色投資需求,包括環保、節能、新能源、綠色交通以及綠色建筑等領域。中國每年綠色投資需求為3 -4萬億元人民幣,以目前的綠色項目標準測算,未來中國綠色投資應該占全部投資的20%以上。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G20綠色金融研究小組提出,分析能力不足是當前發展綠色金融面臨的五大挑戰之一。其應對措施就是要開發和推廣環境風險分析工具。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0放_交-易=網 t an pa ifa ng . c om
環境壓力測試是引導金融機構減少對污染性和高碳項目(資產)投資,提升綠色投資偏好的一種工具。馬駿表示,對銀行來說,壓力測試可以轉化為內部轉移定價機制,提高對污染性貸款的成本,降低對綠色信貸的成本。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 放_交-易^網^t an pa i fang . c om
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2016年8月底出臺的《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支持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在開展信貸資產質量壓力測試時,將環境社會風險作為重要的影響因素,并在資產配置和內部定價中予以充分考慮。鼓勵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對環境高風險領域的貸款資產敞口進評估,定量分析風險敞口在未來各種情景下對金融機構可能帶來的信用和市場風險”;“提升機構投資者對所投資資產涉及的環境風險和碳排放的分析能力,就環境和氣候因素對機構投資者(尤其是保險公司)的影響開展壓力測試”。
馬駿認為,目前開展環境壓力測試還面臨若干挑戰。包括金融機構還沒有認識到環境壓力測試的重要性;缺乏對環境挑戰嚴峻性的認識;缺乏對情景假設的相關信息;缺乏對風險敞口的數據;以及缺乏風險分析工具,將風向敞口及情景翻譯為信用與市場風險的模型。
當前,國際上已經有一些環境壓力測試的實際運用。從國內看,中國工商銀行、中央財經大學以及中國水風險組織等機構已經對適用中國的環境壓力測試開展了前瞻性的探索。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com
受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委托,中國工商銀行自2015年初開始進行《環境因素變化對銀行信用風險影響的壓力測試》課題研究工作。據中國工商銀行城市金融研究所副所長殷紅介紹,該行目前已經完成火電行業和水泥行業的環境壓力壓力測試,目前正在進行水風險、鋼鐵行業以及鋁行業的壓力測試。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殷紅表示,下一步工行將探討與環保部門合作,就全行業的環保標準制定和成本效益數據進行分享,并擴大壓力測試覆蓋范圍。2017年全國將建立統一碳交易市場,工行計劃探索從價格角度開展環境因素對商業銀行信用風險影響的壓力測試。同時,工行還將探索就某一區域進行多種行業的環境因素壓力測試工作。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綠金創新實驗室主任施懿宸介紹了該機構關于保險和資產管理業環境壓力測試的模型與框架。針對資產管理行業,環境壓力測試是一種以定量分析為主的環境和氣候風險分析和管理的方法。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 放_交-易^網^t an pa i fang . c om
中國水風險組織針對全球50多家金融機構或基金中的70多位專業投資者或資產持有者的調查顯示,有45%的受訪投資者希望在他們的評估模型中引入水風險,但有61%到90%的受訪投資者從未聽說過影子價格、地圖映射、信息披露以及水風險管理等工具。接近半數的受訪投資者表示愿意使用現有工具對水風險進行量化,其中23%的受訪者是社會責任投資者。
馬駿在研討會的總結發言中指出,希望更多的金融機構認識到環境壓力測試對自身風險管理的積極意義。綠金委將成立環境壓力測試研究小組,加大開發和推廣環境壓力測試方法的力度。未來,還需要通過G20平臺逐步推動全球環境壓力測試方法的標準化,在氣候變暖情景設計、能源結構轉型假設等方面提高壓力測試的國際可比性。同時,希望通過金融機構的環境壓力測試,來倒逼更多的企業強化環境信息披露。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 om
來自銀行、保險、基金管理、第三方服務和研究機構的80多位專家參加了這次研討會。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