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國家“雙碳”戰略目標,京津冀三地近期聯合發布國內首個區域性低碳出行碳普惠領域技術文件《碳普惠項目減排量核算技術規范 低碳出行》,統一區域
碳減排量核算標準,推動全民參與
綠色出行。
新標準明確界定低碳出行行為,并將地理邊界限定為京津冀全域,確保數據監測與核算的精準性,為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綠色發展注入新動能。據了解,
北京市作為全國碳普惠領域的先行者,于2021年率先探索交通領域碳普惠
試點,聯合高德地圖、百度地圖等
平臺,試行“低碳出行碳減排
方法學”。該項目運行3年來,已吸引超450萬用戶參與,累計實現碳減排量40余萬噸,每年帶動綠色出行超1億次。為進一步放大示范效應,
北京市會同天津、河北兩地,在充分總結
試點經驗基礎上,將北京的實踐經驗固化為京津冀區域協同標準《碳普惠項目減排量核算技術規范 低碳出行》,實現技術規范統一。
此次標準提出碳普惠項目需滿足唯一性、準確性、保守性和安全性要求,規范了溫室氣體種類、項目邊界、計入期及核算方法。通過優化基準線情景,將居民綜合出行方式納入考量,使減排量核算更科學合理,為區域低碳出行項目設計提供技術支撐。三地還探索建立信息共享機制,推動碳普惠項目互認,強化區域減排合作。
數據顯示,北京綠色出行意愿指數連續三年位居全國前列,低碳出行碳普惠項目功不可沒。2023年,高德“綠色出行碳普惠”項目入選生態環境部、中央文明辦“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十佳公眾參與
案例。目前,有關行業部門正在指導兩家平臺企業按照本標準積極開發新一期的低碳出行碳普惠項目,滴滴公司也按照本標準實施了合乘碳普惠項目。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