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碳排放數據質量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預測,實現2060年前
碳中和愿景,中國總資金需求規模約139萬億元,長期資金缺口年均在1.6萬億元以上。
近年來,圍繞氣候變化投融資,相關部門多次出臺支持政策。
2020年10月,生態環境部等五部門發布《關于促進應對氣候變化投融資的指導意見》,要求加快構建氣候投融資政策體系,逐步完善氣候投融資標準體系,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與外資進入氣候投融資領域,引導和支持氣候投融資地方實踐等。
2022年8月,生態環境部介紹,確定了23個地方入選氣候投融資試點。2024年,人民銀行等七部門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
綠色低碳發展的指導意見》中,再次提出支持有條件的地方開展氣候投融資試點,探索建立氣候友好型投融資體制機制。支持建立氣候投融資項目庫標準體系。
對于23個地方開展近兩年的氣候投融資試點成效,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原司長李高介紹,試點地區在探索差異化發展路徑和創新性投融資模式等方面開展了許多有成效的工作。例如,廣州南沙新區出臺了促進氣候投融資發展的十條措施;上海浦東新區積極探索立足上海輻射長三角的氣候投融資標準體系;四川與重慶簽署合作備忘錄,依托氣候投融資試點,深化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生態環境合作。這些都是氣候投融資創新實踐的鮮活
案例。
關于下一階段工作,蔣兆理介紹了“五個機制”,包括:加強以應對氣候變化目標為核心的政策協同機制,完善以氣候投融資項目庫為核心的產融對接機制,探索以碳定價為核心的市場激勵機制,建立以碳足跡為核心的碳排放核算、核查以及信息披露機制,強化以試點成效評估為核心的引導和學習機制。
“生態環境部及相關部門將推動企業和金融機構開展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加強全產業鏈碳足跡管理,通過科學創新、產業升級和生產方式的轉變,降低重點領域和重點環境的碳排放,提升碳排放數據質量,推進氣候信息披露,強化投融資項目的氣候效益評價,為金融機構開展氣候投融資提供更加科學的數據依據和技術支撐。”蔣兆理說。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n g.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