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垃圾分類和工業固廢等其他垃圾的摻燒,當前入廠生活垃圾中的有機廢物比重逐步下降,這也意味著垃圾焚燒發電中真正屬于生物質能的部分越來越少。孫雨清在《蘇州市垃圾分類對焚燒過程
碳排放的影響》一文中提到,自垃圾分類以來,垃圾焚燒廠入爐垃圾中廚余垃圾比重在不斷下降,而橡塑類垃圾比重不斷升高,其中2021年里占全部垃圾組分39.2%的廚余垃圾貢獻了8%的熱值,而占比37.4%的橡塑類則貢獻了多達81%的熱值,從這個角度來看,已經很難將垃圾焚燒發電完全界定為生物質發電了。
但是從政府官方文件來看——發改委等9部門在去年6月1日發布的《“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中提到“優化生物質發電開發布局,穩步發展城鎮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可以看到官方仍然是將城鎮生活垃圾焚燒發電作為生物質發電的重要一環考慮的,官方是認可垃圾焚燒發電可再生能源地位的。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