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經濟碳排放來源分類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字經濟及其核心產業統計分類(2021)》,中國數字經濟的產業范圍包括01數字產品制造業、02數字產品服務業、03數字技術應用業、04數字要素驅動業、05數字化效率提升業五個大類。由于數字經濟的碳排放主要通過終端產品或硬件耗能產生,因此需要將產業范圍歸類到產品范圍。進一步梳理五大產業分類,將數字經濟涉及到的終端產品或硬件歸為兩大類:一類是數字產品,包括計算機設備、通信設備、數字媒體設備、智能設備、其他數字產品等;另一類是新型基礎設施,主要涉及網絡基礎設施、新技術基礎設施、算力基礎設施等。受制于上述分類項的產銷量及能耗數據的可獲得性,難以對全部統計分類進行測算。對于數字產品,文章選取計算機設備類下的臺式電腦、筆記本電腦、顯示器、平板電腦,通訊設備類下的路由器、智能手機,數字媒體設備類下的電視機、家庭音響、照相機、攝像機,智能設備類下的工業機器人、可穿戴設備等,覆蓋了主要數字硬件產品的種類。對于新型基礎設施,則計算數據中心和通信網絡兩類(表1)。這些細分領域基本上能夠對應當下中國數字經濟的主要碳排放來源。
表1 數字經濟范圍下的碳排放來源
注:為了避免重復計算,在《數字經濟及其核心產業統計分類(2021)》中作為通信設備類下的交換機、雷達及配套設備等,其他數字產品類下的專用電線、電纜、光纖,已歸類于網絡基礎設施之中。
2.2 測算方法
數字經濟領域的碳排放測算方法主要分為自下而上法(Bottom-up)與自上而下法(Top-down)。自下而上法一般基于生命周期分析,通過實驗測試或者分析產品能耗報告獲取與數字經濟相關的能耗參數,分別測算個體產生的碳排放,進而加總可得總量數據。自上而下法則基于宏觀統計數據或投入產出表,直接從宏觀或行業層面來估算出數字經濟碳排放?,F有研究通常將自下而上法與自上而下法相結合,以得出更為全面可信的結果。文章也遵循這一路徑,對可獲得能耗參數的數字產品,采用自下而上法,而對難以獲得能耗參數的新型基礎設施部分借助了自上而下法。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 o 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