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市場流動性仍有待提高
NBD:根據2022年6月28日的數據,全國碳市場
碳排放配額(CEA)累計成交量1.94億噸,累計成交總額84.64億元。您覺得這一成交量算活躍嗎?這對于全國碳市場的發展影響如何?
孫永平:肯定不能算活躍。當前,全國碳市場配額以免費發放為主。一方面,部分規模較大的發電企業,技術比較先進,免費配額基本可以覆蓋其排放量,甚至還有富余。不過,對這部分大企業來說,富余的配額能夠創造的經濟效益并不大,企業交易的積極性不高;另一方面,從碳排放數據核算角度來看,由于企業對于自己的配額余缺情況無法準確預估,導致交易主要集中在
履約期臨近的一段時間,降低了其他時段全國碳市場的流動性;第三,目前全國碳市場參與主體僅包括控排企業,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暫未允許入場,降低了市場流動性。
全國碳市場流動性不足的一個后果是,碳
價格信號的權威性不足,難以有效引導企業的
節能減排行為和決策。同時,如果
碳價不具有權威性,對于
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創新的激勵作用也有限;第三,如果碳市場流動性不夠,無法盤活企業的碳資產,將難以形成一定規模的碳資產池,也就無法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
節能減排項目投資。
NBD:您談到碳市場流動性不足的一個后果是可能難以發揮碳價格的信號功能。請問您如何看待當前的碳價水平?以及如何看待未來的碳價波動情況以及未來趨勢?
孫永平:從理論上來講,碳價反映的是全社會的邊際減排成本。當然,碳價有效反應全社會邊際減排成本的前提是引入有償分配。但現在的全國碳市場配額以免費發放為主,因此難以有效體現邊際減排成本。
長遠來看,邊際減排成本與減排潛力有關。隨著減排潛力的下降,邊際減排成本將越來越高,碳價肯定是越來越高。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