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共同發聲,表示要建立統一規范的
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這無疑是科學高效落地“雙碳”目標的又一重要舉措。
在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背景下,建立統一規范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其必要性和緊迫性顯而易見。只有統一了核算體系,才能打通全社會的碳排放統計核算,實現有規可依,確保“雙碳”目標的執行和實現不變味兒、不跑偏。另外,依據統一規范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和方法,也可規避諸多“雙碳”目標推進過程中的亂象。
據了解,由于缺乏統一的統計核算和管理體系,目前在全國
碳市場中,碳排放數據的質量暴露出諸多問題。比如相關單位和機構不按照技術規范要求檢測碳排放相關數據,參數選用和數據統計出現錯誤,原始數據記錄混亂,不按照規范要求進行數據核算、檢測、核查等,甚至個別機構和企業在碳排放數據上弄虛作假。
種種亂象和漏洞都預示著,全國碳市場數據質量,需要通過統一規范統計核算體系、強化法律法規體系建設,以及建立完善監管制度等進行管理。其中,統一規范統計核算體系是查漏補缺的基礎和關鍵。
統一規范統計碳排放核算體系的目的和初衷,也是為了將各行業、各領域在碳排放核算中的共性標準規范化,在統一的框架下,針對各行業領域的特性制定碳排放核算標準細則。據了解,目前國家
碳交易主管部門已研究制定了電力、鋼鐵、有色金屬、水泥、化工、民航等24個行業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
聚焦到汽車行業,從生產到出行,從碳監測、碳核算、
碳報告、
碳核查到
碳披露、碳評價、碳限額,從上游供應商到車企,從下游交通出行到末端回收再生領域,圍繞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標準體系和核算方法的制定也在推進中。畢竟,標準體系不規范、不統一,“雙碳”目標的實現將陷入無序狀態,甚至淪為空談。
“雙碳”目標的實現容不得半點投機取巧。當然,在推進“雙碳”目標的過程中,各行各業、各領域都需要挖掘碳資產背后的價值,并將其潛力在合法合規的基礎上充分調動。在汽車碳排放比重最大的出行環節,統一
碳減排量核算標準也成為行業企業的集中訴求。數據顯示,目前國內
新能源汽車出行減排量潛在價值超2億元。但在
新能源汽車使用環節,依然存在
碳減排量核算方法不統一,科學性、合理性不足等問題。
據悉,為構建行業統一的碳減排核算標準,目前工信部已啟動開展新能源汽車碳減排核算標準的預研工作。與此同時,推進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碳排放及核算辦法相關標準研究和立項;啟動汽車產品
碳足跡標識、電動汽車行駛條件溫室氣體碳減排評估方法標準預研等工作,也是工信部2022年標準化工作的重點。
未來,在統一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下,相信汽車行業的碳排放核算將更加科學有序地展開,碳排放核算的標準有望更完善;汽車行業各環節蘊藏的豐富碳資產潛力,也將被更充分地挖掘和釋放。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