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雙碳”工作的推進,碳監測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在生態環境部舉行的5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副司長蔣火華表示,當前碳監測
試點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碳監測在
碳減排工作中的作用初步顯現。碳監測可助力城市達峰行動,為推動重點城市實現空氣質量達標與二氧化碳達峰“雙達”提供支撐。
蔣火華表示,從目前獲取的數據和比對分析情況看,碳監測的作用初步顯現。一是可直接服務
碳排放核算。在煤炭開采和石油天然氣開采試點監測中,通過開展“衛星+無人機+走航”綜合監測,能夠提升生產過程中甲烷無組織排放核算的全面性和準確性。二是可對核算法進行協同校驗。從初步獲取的數據看,溫室氣體排放相對集中的企業在線監測效果較好,火電行業二氧化
碳排放監測數據與核算數據基本一致可比,有望在輔助企業排放量核算、支撐減排監管等方面進一步發揮作用。三是可助力城市達峰行動。依托現有環境空氣監測網絡,拓展構建天地一體的城市碳監測網絡,探索基于實測手段的“雙碳”反演評估,能夠為推動重點城市實現空氣質量達標與二氧化碳達峰“雙達”提供支撐。
蔣火華介紹,下一步,將在碳監測方面重點開展三項工作。一是深化行業試點。擴大火電行業碳監測試點范圍,力爭今年年底前,推動更多火電企業開展二氧化碳在線監測,深入系統開展數據比對與分析評估。二是加快構建網絡。組建覆蓋全國主要區域、重點城市的碳監測網絡。今年4月16日,大氣環境監測衛星成功發射,將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全球范圍二氧化碳的高精度、全天時主動激光探測,要用好這顆衛星,強化二氧化碳和大氣污染物遙感數據支撐。三是補齊能力短板。進一步完善碳監測業務技術體系,帶動全國加快形成碳監測能力和專業人才隊伍,做好前瞻性業務儲備與技術支撐。
據了解,2021年9月,生態環境部聚焦重點行業、城市和區域三個層面,啟動開展碳監測評估試點工作。“從目前推進情況來看,試點任務加快落實,技術標準逐步完善,數據分析不斷深入,總體進展較為順利。”蔣火華說。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