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VC/PE紛紛投身于碳中和?
數據顯示,2021-2060年,我國綠色投資年均缺口約3.84萬億元,其中,2021-2030年平均缺口約2.7萬億元,2031-2060年平均缺口約4.1萬億元,碳達峰以后資金缺口呈現明顯擴大趨勢。國內創投圈流行一個觀點:下一個世界首富大概率誕生于新能源。
與此同時,國家一系列政策加速出爐,令人鼓舞。此前印發的《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鼓勵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提供長期穩定融資支持;研究設立國家低碳轉型基金;鼓勵社會資本設立綠色低碳產業投資基金。
眾所周知,金融作為服務業,是為實體經濟提供血液的產業之一,在雙碳提出之前就已經在促進光伏、風電、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發展壯大過程中發揮了重大的作用。以雙碳和ESG理念為導向的投資理念,在未來很長時間內都會具有抗周期波動、抗系統性風險的功能。
正如張磊所言,“我們一直堅信,對低碳轉型來說,其終極解決方案必然來自持續的科技創新。高瓴正是希望,通過我們長期資金對科技創新和綠色技術的支持,鼓勵和吸引更多的創新投資機構參與和支持綠色低碳科技發展,形成創新聚合效應。”
這是一條攸關人類命運的超級賽道,VC/PE沒有理由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