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上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
會議第二場“部長通道”集中采訪活動在人民大會堂北大廳舉行。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積極培育和發展
綠色生產力。
“去年以來,我們相繼推出了生態環境領域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的一攬子政策舉措,出臺了支持民營企業的22條措施。尤其是去年,我們頒布了我國第一部產品
碳足跡通用核算國家標準,發布了電力
碳足跡因子,初步構建了產品的
碳排放因子數據庫。同時,我們還完成了一批排放標準的制修訂,推動和倒逼傳統產業綠色化改造與數智化轉型升級,比如火電、鋼鐵、水泥等行業超低排放標準的執行和改造工程的實施,促使我國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清潔電力和清潔鋼鐵生產體系。”黃潤秋說。
黃潤秋表示,這些年,生態環境部一直在加強全國
碳市場的建設,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配額交易規模持續擴大,交易
價格穩中有升。通過
碳市場建設促使我國電力碳排放強度累計下降了8.78%,為企業節約降碳成本約350億元。我們還擴大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覆蓋范圍,啟動了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從市場機制的角度有力推動了減污降碳。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