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又來到了年末。
根據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披露的數據,11月,全國
碳市場碳排放配額成交量高達6083.72萬噸,總成交金額59.30億元。至此,今年前11個月,全國
碳市場碳排放配額成交量1.13億噸,成交金額107.28億元。11月單月,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成交量高于前10個月總和,成交金額也是如此。
“交易量的劇增,主要原因來自
履約驅動和配額結轉規則的變化。”興業
碳金融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錢立華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安永大中華區ESG可持續發展主管合伙人李菁也對《金融時報》記者提到了“履約驅動”。自2021年正式啟動以來,碳市場的波動帶有較為明顯的履約驅動性質:每次臨近履約期尾聲,
碳配額往往量價齊漲,等到配額清繳工作結束,交易量又明顯降低。履約壓力下,11月全國碳市場交易活躍度大幅攀升。
那么,今年11月交易量激增的原因是否仍是如此?在被反復提及的“履約驅動”之外,是否還有新的變化?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0放_交-易=網 t an pa ifa ng .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