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經進入了加快
綠色化、低碳化發展的高質量發展階段。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7日表示,下一步,將充分發揮生態環境保護的引領、優化和倒逼作用,加快推動
綠色低碳發展。
黃潤秋是在當日于
北京開幕的“2024全球能源轉型大會”上作出上述表述的。
“能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能源低碳發展關乎人類的未來。”黃潤秋說,加快能源的綠色低碳轉型,能夠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和產業升級,破解資源環境約束的突出問題,也有利于實現減污降碳,改善生態環境與應對氣候變化協同增效。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快構建清潔低碳、高效安全的能源體系,深入開展減污降碳協同治理,成效顯著。全國燃煤鍋爐和工業窯爐從近50萬臺壓減到不足10萬臺,減少燃煤使用量4億多噸;北方地區完成農村散煤治理3700萬戶左右,減少散煤消費量7000多萬噸;建立了全球規模最大的
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年覆蓋二氧化
碳排放量超過50億噸。我國還大力推進可再生能源發展,水電、光伏、風電裝機容量穩居世界第一。與2013年相比,2023年全國重點城市PM2.5濃度下降了54%,重污染天數減少了83%,我國成為全球空氣質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國家。
黃潤秋表示,下一步,將充分發揮生態環境保護的引領、優化和倒逼作用,從三方面著力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一是積極培育發展綠色生產力。深入實施分區域、差異化、精準管控的生態環境管理制度。加快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和交通運輸結構優化調整,全面開展多領域多層次減污降碳協同創新。完善綠色低碳發展經濟政策,推動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促進環保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二是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落實好碳達峰
碳中和“1+N”政策體系,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進一步加強
碳市場建設,穩步擴大行業覆蓋范圍,豐富交易品種和方式,完善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今年年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除了現有的電力行業以外,還將納入鋼鐵、水泥、鋁冶煉等重點排放行業。進一步完善碳定價機制,加快建立
碳足跡管理體系。
三是積極參與全球氣候治理。建設性參與氣候變化多邊進程,積極推進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推動聯合國氣候變化巴庫大會(COP29)取得成功。深入開展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