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建立
碳市場,其實就是將市場機制與國家“雙碳”目標相結合,也就是借助市場力量推動企業減少二氧化
碳排放量。目前,我國
碳市場建設仍然屬于建設初期,還有許多工作需要去做,尤其是還有諸多基礎工作需要持續推進和完善。
持續擴大碳市場覆蓋范圍
在影響全球氣候變化的溫室氣體中,除了二氧化碳之外,還有諸如甲烷、氧化亞氮、氫氟碳化合物等。在這些溫室氣體中,甲烷排放量僅次于二氧化碳,而且其溫室效應遠大于二氧化碳。目前,我國通過自愿推動甲烷減排已經已積累了一定經驗,下一步需要健全和完善更多適用的
方法學,盡快將甲烷納入碳市場的覆蓋氣體范圍。
從數據分析來看,發電和供熱行業是我國碳排放量最高的行業,大約占國內碳排放總量的46.33%,這是我國碳市場建設初期將發電行業納入的根本原因。未來我國在碳市場建設方面,在發電側(火力發電企業)持續發力之際,也必須在用電側發力。最近幾年,我國一直在發電、石化、化工、建材、鋼鐵和有色等高排放行業,開展數據核算、報送和核查工作,積極為將這些行業納入碳市場做好準備。
我國建立碳市場,主要目的是降低市場參與主體的碳排放強度,降低碳排放增速,并最終實現
碳中和的目標。碳市場參與主體需要由以控排企業為主轉向控排企業、非控排企業、金融機構、中介機構和個人投資者并重。
不斷完善和優化碳市場機制
未來,我國將持續嚴格立法,不斷優化和完善碳市場交易制度體系,確保碳排放權的“稀缺性”,將
碳減排從軟約束轉向硬約束,將
碳配額發放由松轉緊,推動
碳交易逐漸活躍,充分發揮市場調節作用。
建立碳市場的根本目標是將企業的外部推動力轉變為企業的內部驅動力。碳市場的交易標的是碳排放權,因此如何分配碳排放權便成為碳市場建設和運行的關鍵。碳排放權配額分配額度,應該既要著眼于現實,更要考慮未來發展趨勢。碳排放權配額分配方式,應該逐漸從免費發放過渡到有償分配,不斷提高碳排放權配額分配的公平性和透明性,盡最大努力發揮碳市場效能。
在碳排放數據質量管理工作方面,需要嚴謹量化,建立技術體系,確保科學性,以達到可比性強、準確性高、實用性高的目的。對于碳排放權交易
價格,也需要政府加強監管,建立科學的
價格調控機制,既要嚴肅市場定價,也要確保市場流動性。
碳市場建設和運行屬于新生事物,需要高度重視,包括基礎設施建設、功能完善、輿論引導、人才培養等,不斷提高碳市場建設和運行能力。同時,持續健全和完善碳市場中介服務功能體系,推動碳市場中介機構從單純提供咨詢、監測等服務轉向數據挖掘、利益分享等綜合服務。
加快健全碳市場金融功能
碳市場交易行為,重點在于交易活躍度。在碳市場,碳排放權已成為一種資產,可以進行交易,激勵企業減少碳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從而推動
綠色發展,而金融功能應該在其中發揮關鍵作用。碳市場金融功能,不僅體現在交易環節,還體現在風險管理、投資和融資等方面。金融機構通過提供
碳金融產品,如
碳債券和
碳基金等,為碳減排提供融資渠道。同時,碳市場也為風險管理者提供新的工具,幫助評估和管理碳排放相關風險。在碳市場中,金融功能與碳減排不再割裂,而是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碳市場,價格發現功能至關重要。金融化的碳市場,或碳市場的金融化,可以說是我國未來碳市場建設的長期目標,核心是讓市場真正活躍起來,讓價格發現功能真正形成。金融機構應該逐漸由代理
開戶、結算等中間服務,轉向交易、做市等行為。碳交易品種,需要由以現貨為主逐漸轉向現貨、期貨及其他金融衍生品并存的格局。通過逐漸形成金融化的碳市場,達到碳市場與金融高度融合。(董秀成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