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覆蓋
碳排放權交易各主要環節,重在構建基本制度框架,保持相關制度設計必要彈性,并針對碳排放數據造假等問題,著力完善制度機制。
《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于今年5月1日起實施。《條例》覆蓋碳排放權交易各主要環節,重在構建基本制度框架,保持相關制度設計必要彈性,并針對碳排放數據造假等問題,著力完善制度機制。
碳排放權交易是通過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助力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
碳中和的重要政策工具。近年來,我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穩步推進。司法部、生態環境部負責人公開答記者問時表示,截至2023年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共納入2257家發電企業,累計成交量約4.4億噸,成交額約249億元。“與此同時,
碳市場也出現了流動性不足、個別企業未按要求
履約、第三方服務機構不規范等問題。”湖北經濟學院碳排放權交易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副主任黃錦鵬告訴《中國能源報》記者。
多位受訪
專家表示,此前,我國關于碳市場的管理制度立法層級較低,權威性不足,難以遏制碳市場違法違規行為。“《條例》是國內氣候變化領域的第一個法律制度,同時也是我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的重要里程碑,標志著
碳交易終于有了上位法,結束了
碳交易僅有部門規章作依據的局面。”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研究員、生態環境部原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能源環境研究部負責人馮相昭說。
內-容-來-自;中_國_碳_0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