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在市屬重點國有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新聞發布會上,市國資委副主任楊誼發布《重慶市屬重點國有企業社會責任報告(2022)》(簡稱《報告》)。
《報告》顯示,在服務重大戰略方面,市屬國資國企主動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一號工程”、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長江經濟帶
綠色發展等,承接保交樓穩民生、高標準農田改造等重大任務,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2022年承擔市級重大項目115個,項目總投資為7411.4億元,完成投資912.9億元。
在助力鄉村振興方面,2022年市屬國有金融機構提供貸款余額達2300億元、擔保余額600億元。新建幫扶產業項目20個,改(擴)建惠民基礎項目35個。開展消費、銷售幫扶分別達5000余萬元、3.8億元。
在科技創新方面,2022年全系統投入研發經費85億元,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強度由2.7%提高到4.5%;新增國家級研發
平臺5個,掌握原創技術144項。實施數字化重點項目120個,建成數字化車間54個、智能工廠10個。
在綠色發展方面,國企
碳交易平臺完成
碳排放權交易1621萬噸、交易額達4.35億元,位居全國
試點機構第二名。建成全國首個涵蓋碳
履約、
碳中和、碳普惠為一體的“碳惠通”平臺,初步形成全民碳普惠生態體系。綠色信貸超880億元。
在民生保障方面,市屬國資國企充分發揮全市公共服務領域保障作用,穩定水、氣等要素保障供給及公共交通出行保障,軌道交通運營里程已突破500公里,全網累計客運量超83.7億人次,2022年客運量9.1億人次,占公共交通出行比例達42%。各企業在生產、銷售、物流配送等環節全力以赴,支撐起全市“菜籃子”“米袋子”“油瓶子”半壁江山。(記者 佘振芳)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