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復旦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以下簡稱“研究中心”)公布了2023年8月復旦
碳價指數結果。此次公布的復旦
碳價指數包括六項
價格指數,涉及CEA、
CCER和I-REC三種碳資產,具體如下圖所示:
研究中心指出,10月全國和
試點碳市場的CCER價格
走勢出現分化。
北京和上海市場的賣出價格和廣州市場的各項價格指數下降,其余市場的CCER價格指數普遍揚升。
全國碳市場
履約使用的CCER價格有95%的概率落在64.34-66.08元/噸區間內,較上月大幅躍增。CCER重啟在即,當前各市場CCER價格均突破60元,全國CCER價格已相當趨近于廣州市場價格,有望實現反超。
研究中心還公布了2022-2026年生產的I-REC價格預期,覆蓋了水電、小水電、風/光三類I-REC。
對比2023年8月I-REC價格指數,除2023年風/光項目產生的I-REC價格之外,本月市場預期2022年-2026年間生產的各項I-REC價格普遍下跌。
9月19日,國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在“中國—東盟
清潔能源合作周”首次發布了綠證年度報告《2022中國可再生能源
綠色電力證書發展報告》,這是國內首個官方綠證年度報告。
報告中提及,截至2022年底,中國累計核發5954萬張綠證,同比增長64.3%;綠證累計交易量1031萬張,同比增長約15倍,其中76%來自無補貼項目。
總體來看,國內綠證市場呈現出綠證核發量和交易量持續高速增長、價格水平總體平穩、綠證核發量區域分布與資源分布強相關、綠證交易模式因地制宜、企業為綠電消費主力等重要特征,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在發布環節,研究中心總結了9月全國碳市場的運
行情況,9月全國碳市場價格波動上升,再創歷史新高,并且市場交易持續火熱,成交量倍增。
2023年8月24日,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發布《關于上線“
碳排放配額21”“
碳排放配額22”的通知》要求,全國碳排放權
交易系統自8月28日起將對
碳配額標注被發放的年份,正式上線“碳排放配額21”、“碳排放配額22”,原“碳排放配額”名稱調整為“碳排放配額19-20”。
研究中心表示,此舉暗示未來碳排放配額可能將設置有效期,可能到某一年時間點,較早的碳排放配額將無法進行交易甚至自動失效注冊,間接鼓勵控排企業積極進入碳市場交易,提升市場活躍度。
同時,按照價格供需原理,越靠近本年年限的碳排放配額由于供給較少,價格將越高。研究中心認為,該措施對平抑市場價格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仍期待建立碳市場調節的長效機制,盡早引入非履約性主體,引入做市商制度,多措并舉消除市場短期劇烈波動的誘因。
據研究中心介紹,9月全球主要碳市場成交量上升,歐盟、英國兩市場有較大增加。價格方面,全球市場碳價月內漲跌不一,各市場價格環比表現漲跌參半。
本月,韓國財政部宣布,最快明年將放寬條件,讓包括資產管理公司在內的范圍更廣的金融公司加入碳排放配額交易,并且還將允許金融公司提供與碳市場掛鉤的基金和金融產品。此外,在2025年之前還將增設期貨市場,協助緩和價格波動性,并且讓市場參與者降低交易風險。一系列戰略措施意在穩定深陷成交量及流動性持續降低困境的韓國碳市場。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