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資產增加收益帶動企業參與度
北京綠色交易所曾公開表示,若參照歐盟碳市場2022年交易規模,未來中國碳市場深入金融化后,年交易量或將超過100億噸,交易價格或超100元/噸,交易額將超過1萬億元。
河南省商業經濟學會副秘書長胡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隨著CCER重啟補齊我國碳交易體系,有利于樹立綠色金融及綠色發展風向標,讓更多企業參與到綠色發展的潮流中去,進而推動整個行業、產業和我國經濟的轉型發展。同時,相關企業通過
買賣碳配額可決絕自身發展問題,一方面,具有碳排放權的企業,可以換取發展資金;另一方面,短期內無法達到碳排放標準的企業可以通過購買的方式獲得向綠色發展轉型的余地。
“CCER重啟將是一個漸進的發展過程,短期內,交易量和交易價格很難達到100億噸/年和100元/噸的程度。這個市場應該逐步推進,科學規劃和統籌減排配額,與市場化減排形成合力。同時,企業具有利益取向的特點,如何通過碳交易市場獲得可觀收益或將是企業自愿參與到CCER交易中的關鍵所在。”薩摩耶云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鄭磊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談及未來企業如何更好地參與到CCER交易中,宋向清建議,首先,企業應充分認識到CCER對于企業減排的重要性,盡快熟悉CCER碳交易機制。其次,要積極融入CCER交易市場,利用其相對于配額而言更高的價格優勢,降低企業的
履約成本,提高整個碳市場的
履約能力。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