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德新社報道,歐洲議會近日在法國斯特拉斯堡以多數票通過了3項主要氣候法案:
碳排放交易體系改革(ETS)、碳邊界調整機制(CBAM)、價值高達867億歐元的社會氣候基金法(SCF)。歐盟理事會已投票通過了CBAM,這標志著該法案走完了整個立法程序。上述3項法案旨在大幅削減歐盟溫室氣體排放,被外界稱為“歐洲史上最大
碳市場改革”。
有迫切愿望,也面臨巨大壓力
從內容上看,歐洲議會此次通過的一攬子氣候法案,使得歐盟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更加具體化。
根據ETS法案,到2030年,歐盟碳排放量將比2005年減少62%,這比之前43%的減排目標有了大幅提高。同時,計劃到2034年逐步取消針對歐盟內部企業的免費碳排放配額。
根據CBAM法案,在貨物貿易進出口環節中,歐盟將針對碳排放水平較高的進口產品征收相應的費用或配額,因而該法案也被稱作“碳關稅”。該法案目前涵蓋水泥、鋼鐵、鋁、化肥、電力和氫氣等領域,將于今年10月1日生效,但設置了過渡期,到2026年才開始逐步實施。在過渡期結束之前,歐盟還會評估是否將征收范圍擴大到其他存在“碳泄漏”風險的行業。
SCF計劃在2026年設立,旨在確保氣候轉型公平且具有社會包容性,將幫助小型企業和家庭應對新措施帶來的更高燃料成本,特別是受能源和運輸資源短缺影響的弱勢家庭、微型企業和運輸用戶。
這些法案受到歐盟及部分成員國的積極評價。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指出,法案的通過是一個“里程碑”事件,并敦促歐盟成員國盡快批準、令其生效。德國自民黨氣候政策發言人表示,“這是歐洲氣候保護的好日子”。捷克環境部長早在法案推出之初就稱,這是“歐洲氣候政策的勝利”,歐盟依然處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最前沿”。
“歐盟在低碳轉型道路上一直處于全球領先地位,此次集中推出多項重要氣候法案,以法律形式強化轉型步伐,顯示歐盟在低碳轉型上有迫切愿望,也面臨巨大壓力。”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歐洲所副所長劉明禮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一是氣候變化壓力。從全球范圍看,近年來應對氣候變化進展不如預期,歐盟也認為自身能源轉型進度落后于規劃。同時,隨著歐洲國家近兩年高溫、暴雨等極端天氣增多,歐盟應對氣候變化的壓力不斷加大。二是地緣政治壓力。烏克蘭危機全面升級后,歐盟的主要精力用于安全議題,對氣候變化議題的關注度相對下降。此外,歐盟追隨美國在能源領域制裁俄羅斯,導致能源危機爆發,歐洲一些國家增加了煤炭等傳統化石能源的使用,拖累歐盟實現減排目標。這倒逼歐盟必須作出調整,重回低
碳減排的軌道。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