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全國
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是我國利用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動
綠色低碳發展的一項制度創新,也是落實我國碳達峰、
碳中和的核心政策工具。新的一年,我國將逐步完善全國
碳市場,持續釋放
節能減排新動能。
安徽的一家有色金屬企業是首批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重點排放單位之一,該企業生產機動部副部長韓厚華介紹,企業下屬的熱電聯產項目由于管理較為先進,在全國碳市場迎來了機會。
韓厚華:加入碳排放交易后,所有的生產活動和經營活動要以低碳的生產模式進行。2019-2020交易周期(全國碳市場第一個
履約周期)總共減少碳排放約2萬噸,為公司盈利100多萬元。
截至今年1月20日,兔年春節假期前的最后一個交易日,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超2.29億噸,累計成交額超104億元。
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副總經理陸冰清:總體來看,全國碳市場運行框架基本建立,初步打通了碳市場建設和運行的各個關鍵環節,有效提升了企業減排溫室氣體和加快綠色低碳轉型的意識和能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完善碳排放統計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權市場交易制度。對此,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表示,將穩妥有序推進全國碳市場建設,建立健全碳排放數據質量管理長效機制。
李高:健全全國碳市場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逐步擴大全國碳市場的行業覆蓋范圍,豐富交易主體、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持續完善核算報告與核查相關技術規范,完善全國碳市場監管
平臺的服務功能,建立健全信息公開和征信懲戒的管理機制。
站在新起點,全國碳市場的發展潛力如何?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氣候政策室副主任、副研究員熊小平:一方面是國家要求這些行業減排,這些行業可能會逐步納入全國碳市場。另一方面,國內不同區域、不同行業、不同類別的空白主體,它們減排成本的差異可能會成為碳市場更加活躍的基礎推動力。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