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企業碳管理制度
打鐵還需自身硬,企業內部規范化的管理是應對碳定價等各類外部風險的核心。在碳定價的背景下,首先要建立碳資產管理意識,從思想意識上高度重視碳排放管理工作,要不斷提升企業碳效率,不斷提高每一單位的碳配額給企業帶來的經濟價值,將碳配額作為重要的生產要素來統籌使用。以管理大宗商品的思路管理企業的碳配額,合理參與交易,綜合運用各類金融工具。
其次是建立企業內部碳管理制度,規范企業管理流程,明確主管部門及人員,建立穩定、專業的運營團隊,嚴格遵守碳市場的各項規章制度。去年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牽頭發布了《碳管理體系要求及使用指南》團體標準,標準充分借鑒了國外成熟的能源管理體系標準、溫室氣體排放標準、質量管理體系標準等,內容涵蓋了碳排放管理、碳交易管理、碳資產管理、碳中和等四個方面,并在碳資產管理項下根據企業碳資產負債表開展‘
碳信用評級’。企業可以按照碳管理體系建設內容及相關要求,選擇自建或者委托第三方建設規范化的內部碳管理制度體系。
作為推動減排的一種市場化措施,碳排放權交易是降低全社會綜合減排成本的重要工具,也是推動能源結構調整,優化資源配置的重要載體。對于運行還不到一年的全國碳市場,盡管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但其明確的價格信號,為企業投資決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據,與全國碳配額價格掛鉤的低碳鋁于去年12月開始上線交易。適度地提升流動性,活躍市場交易量,能夠有效地反映出全社會的綜合減排成本,有助于企業合理有序降低碳排放,也有助于科學合理地評估雙碳工作的成本收益。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