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碳市場建設穩妥有序推進,預期目標基本實現
初步建成政策法規體系、數據管理制度、配額分配與清繳管理制度、交易制度
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以99.5%的配額清繳率完成履約;截至2022年7月8日,全國碳市場配額累計成交約1.93億噸,累計成交額約84.9億元。張昕說,全國碳市場啟動以來穩妥有序推進,基本實現設計預期目標。
張昕介紹,在全國碳市場設計與建設中,始終堅持全國碳市場是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政策工具的基本定位,初步建成政策法規體系、數據管理制度、配額分配與清繳管理制度、交易制度,初步形成生態環境部及相關部委、省級和設區市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行業組織和社會公眾構成的多層級、聯合監管體系,建成有效支撐全國碳市場順利運行的支撐系統。
不斷完善“部門規章+規范性文件+技術規范”的政策法規和技術規范體系——
相繼出臺《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配額分配方案、碳排放核算和報告指南、核查指南。值得注意的是,生態環境部和司法部持續推進《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立法進程,目前已由司法部上報國務院。
建立碳排放數據核算、報送和核查制度——
編制完善碳排放核算、報告與核查技術指南,持續開展企業碳排放數據報送和核查工作,構建了2013-2020年電力、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石化、化工、造紙和民航行業約7000余家企業碳排放核算數據庫。生態環境部高度重視數據管理,不斷完善數據管理制度,強化日常監管。例如,2021年10月至12月,生態環境部組織開展了碳排放報告質量專項監督幫扶,查實了一批典型、突出問題;2022年3月,對4家機構碳排放報告數據弄虛作假等典型問題
案例進行通報,嚴管、嚴查、嚴辦碳排放數據管理違法違規現象。
穩妥制定配額分配方案——
全國碳市場配額分配方案與我國現行碳排放強度管理制度相銜接,對標行業先進碳排放強度、基于發電機組實際發電量為其免費分配配額,并不限制發電企業生產,鼓勵先進機組多生產,超額排放必須付費;此外,制定了“配額清繳履約上限”等政策,并允許價格較低的國家核證減排量(
CCER)用于配額清繳抵消,合理減輕企業配額清繳履約負擔;配額分配方案較好地處理了發電企業經濟發展與降碳的關系。
已建成全國碳市場運行支撐系統——
由湖北省牽頭建設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結算系統,上海市牽頭建設全國碳排放權
交易系統。這些系統已順利上線運行,為重點排放單位提供有效服務,為主管部門提供有力監管,切實保障了全國碳市場順利運行。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