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碳市場目前由全國碳交易市場、8個區域碳交易市場和多個減排量交易市場組成。全國碳交易市場方面,全國市場于2021年7月16日正式上線交易且順利完成首個周期履約,累計交易量接近2億噸,成為全球最大的碳現貨二級市場之一。然而,市場整體規模小,總交易量僅僅只有洲際交易所碳交易(包括現貨和衍生品)的二十分之一;市場成交分布差異極大,近90%的交易集中在履約截止前的兩個月內;市場活躍度不高,換手率不足3%,日均交易戶數不足20家。區域碳交易市場方面,雖然各區域市場機制總體相仿,但在覆蓋范圍、配額分配、交易模式等核心要素上均存在顯著差異,市場彼此隔離,碳
價格差異較大,從每噸十幾元到七八十元不等。減排量交易市場方面,除了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
CCER)外還有多種自愿減排量產品和碳普惠產品,交易標的類型紛雜、產品未實現標準化,尚處于多類型市場自主發展的初期階段。對比歐盟市場來看,歐盟市場經過了近20年的發展,已實現多行業覆蓋,一級市場和衍生品市場發展充分,交易主體多元且比較成熟、市場調節機制比較完善,市場呈現高度金融化的特征,年交易額超過7000億歐元,碳價趨于合理。
總體而言,我國碳市場建設十余年來,形成了以現貨二級市場為主、產品包含排放權和減排量、地方市場和全國市場并存的格局,市場體系基本成型,市場運行效果初步顯現。同時,面臨著碳交易多體系并存,碳價格不統一,交易規模較小、活躍度不高,市場運行效率較低等問題,需要進一步建設和完善市場機制。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 放_交-易^網^t an pa i fang . c 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