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機遇,綠色復蘇
在《巴黎協定》溫升控制在1.5℃的目標導向下,倒逼2050年我國的能源結構會發生巨大變化,即非化石能源占比超過85%,煤炭比例將在5%以下。
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中提到“十四五”的目標,諸如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構建生態文明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要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低碳發展的機遇就潛伏在“十四五”目標中,為實現這些目標,中國也出臺了多項舉措。
一是基建。到2025年中國要投入10萬億元,在七個領域下大功夫,即5G基礎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七個領域里有兩個重大方向:一個是數字經濟、智能社會,另一個是低碳。
二是能源大幅轉型。綠色低碳發展,
清潔能源、地源熱泵等各類
清潔能源快速發展,各行各業已經開始行動。比如電力行業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補,綠色交通、
綠色建筑、綠色制造等等。
三是新興產業不斷興起。新興產業的培育是今后幾年、十幾年,甚至是幾十年的一個方向。低碳主要解決能源利用效率問題,中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相對比較高,能源效率提高了,碳排放就降下來了。除此之外,還要加強產業鏈集群,搞創新驅動。
四是生態恢復與生態價值。中國生態文明建設要在生態空間與質量上下功夫,環境質量和應對氣候變化、低碳發展是同根同源的,都是燃燒化石能源,排放污染物,所以治理污染和應對氣候變化應該是一致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如何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需要有一個綠色GDP的衡量指標,這還有待研究。
五是污染治理。要改善人居環境,一個是改善人的生活環境,另一個是改善人本身的素質環境,包括綠色消費、綠色文化理念等。
六是綠色金融快速發展。根據央行數據,截至2020年年末,中國綠色貸款余額近12萬億元,存量規模世界第一;
綠色債券存量8132億元,居世界第二。另外,2020年年末中國清潔能源產業貸款余額已超過同期鋼鐵、煤炭、有色金屬等三個主要高耗能領域貸款總量。
地方政府和行業也已經在行動。
地方政府層面,目前已經開展了三批共計87個低碳省市
試點,共82個
試點省市研究提出了碳達峰目標,其中提出在2020年和2025年達峰的分別有18個和42個。
行業層面,中石化、國電投、南方電網等公司和煤炭、鋼鐵、電力、汽車、環保、交通等行業近期也正在編制出臺碳行動計劃方案。
總之,我們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我們要腳踏實地落實目標,推進全社會積極響應和參與行動。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排.放_交^易=網 t a n pa ifa ng .c 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