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陜西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提出陜西正在爭取納入全國第9個
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試點,引發關注。
9月2日,記者從陜西省生態環境廳獲悉:目前,未得到國家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地區擴容的消息。根據該廳5月8日發布《關于印發陜西省2020年應對氣候變化工作要點的通知》,提到我省今年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的“十三五”碳排放強度的約束性指標任務,開展“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規劃研究,深化低碳試點示范,參與全國碳排放權市場交易等內容。據介紹,目前我省正在積極參與
碳市場建設準備。開展的工作包括:2019年重點企業碳排放報告核查,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名單報送,各市(區)確定重點控排企業名單,報送2019年度碳排放報告等。
碳排放權交易(以下簡稱
碳交易),是運用市場經濟來促進環境保護的機制。
碳交易中,碳排放企業可以選擇出售盈余配額,獲取
節能減排帶來的收益。
2011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在
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深圳、廣東和湖北七省市啟動碳交易試點,此后福建省加入,形成8個地區試點的現有格局。全國碳交易市場建設在2017年啟動,根據預測,可形成一個覆蓋30億噸至40億噸
碳配額的市場,交易市值總規模1200億元。
據了解,我省相關準備工作開啟較早。2010年,陜西成為全國首批低碳試點省區之一。早期的低碳試點進一步強化了目標倒逼機制,為加入全國統一的碳交易市場打下基礎。2016年,陜西首次進行大規模碳排放檢查。“十三五”期間,我省積極參與碳市場建設,出臺《陜西省重點企業碳排放第三方核查指南》等文件,篩選確定了全省參與碳交易企業名單,組織開展3輪重點企業碳排放核算核查工作;實施優化能源結構、推進節能提高能效、發展可再生能源等11項舉措。截至2019年年底,我省碳排放強度較2015年累計下降21%,提前完成“十三五”國家下達陜西降低18%目標任務。近年來,我省在保持經濟總量穩定增長的同時,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2014年,省發展改革委聯合陜西環境權交易所等單位,對省碳排放配額交易工作進行調研。后期,陜西環境權交易所委托中百信公司,開發碳排放
交易系統。
據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消息,陜西作為能源大省,有較大的碳交易基礎和需求,進行碳交易試點有利于進一步調整全省產業結構。企業納入碳交易市場,將有力推動能源行業加速淘汰高耗能產業,優化產業配置。另外,碳交易可以進一步鼓勵
新能源開發,有益我省光伏發電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