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財經大學綠色經濟與區域轉型研究中心對外發布了“2016中國綠色產業景氣指數體系”,并聯合中央財經大學氣候與能源金融研究中心推出了首個中國碳市場信心指數(CMCI)。CMCI指數對計劃2017啟動的全國碳市場價格進行了價格預測:配額預期價格為26元/噸,CCER預期價格為11元/噸。 夲呅內傛萊源?。骇鎲┨?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此文一出,想必在眾多碳圈從業者心中,有了一些想法。
相比前段時間,在深圳舉辦的“第四屆國際低碳城論壇”碳交易論壇上,國家發改委應對氣候司副司長蔣兆理向《每日經濟新聞》在內的媒體所透露的,現階段,企業付出的碳排放成本較低,隨著全國統一碳市場啟動后,200-300元/噸才是未來碳交易的理想價值。
對于價格的定價,一直是碳市場存在爭議的議題。價格高了對于企業而言壓力過大,價格過低對于企業而言減排成本過低。截止2016年6月30日,全國7個試點城市經歷了三個履約期,價格各有差異。不管定價是高還是低,國家希望達到的是推行碳排放權交易,調動節能減排的積極性。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_交^易=網 tan pa i fa ng . c om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經濟與區域轉型研究中心,通過對數據的收集與分析,做出了客觀的市場價值分析,這無疑對綠色產業政策調控、企業經營指導提供了參考依據。價格的定價只是一個表象,不忘初心才是最終的目的。假設未來的碳一直未能賦予它本身的自身價值,價格的定位也許都只是一個虛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