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包頭數字碳票完成首筆跨區域“場內”公開交易,烏海市一家企業認購了近1300噸包頭數字碳票,成交總價12.08萬元。這一交易,標志著我市在
碳匯市場建設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也彰顯了林草
碳匯在實現“雙碳”目標中的獨特價值。
作為全國首個數字化地方林草碳匯產品,包頭數字碳票的創新實踐具有重要示范意義。2021年,我市率先在全國提出并啟動建設碳達峰
碳中和林草碳匯(包頭)試驗區;2022年11月入選首批全國林業碳匯
試點市;2024年,建成內蒙古首個地方林草碳匯交易服務中心,實現了數字碳票“進場”公開交易。這一系列創新舉措,開創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新路徑。
碳票與碳匯的關系,形象地說就是“花錢”與“存錢”。碳票代表企業被允許排放的二氧化碳量,而碳匯則代表森林、草原等生態系統吸收的二氧化碳量。通過開發林草碳匯項目,企業可以將“看不見的空氣凈化能力”轉化為可交易的碳票,使綠水青山真正變成金山銀山。
對工業城市包頭而言,發展林草碳匯既是生態治理的需要,也是產業轉型的機遇。2023年6月,我市以固陽國營林場2.2萬畝林地,開發出自治區首筆15萬噸地方碳匯產品——包頭數字碳票。目前已有自治區內外的企業和個人積極認購34700噸數字碳票,主要應用于各類零碳
會議、零碳活動和生態司法、林草碳匯失損補償中,在自治區率先實現碳匯區域交易和區域補償,同時也實現了包頭數字碳票的跨省交易。這一創新實踐不僅改善了生態環境,還為生態產品找到了市場化變現渠道。
碳票制度的實施將產生多維度的積極影響:對生態建設而言,碳票交易為林草資源保護提供了可持續的資金支持,實現了“造血式”生態發展。對社會而言,碳票制度的推廣將推動全民參與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公眾環保意識。對個人而言,參與碳匯項目開發的農牧民將獲得額外收入,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未來,隨著碳票制度的完善,還可能用于工業領域的
碳排放抵消,這將倒逼企業持續減排,推動環保技術升級,實現
綠色轉型。
數字碳票交易及其背后的林草碳匯制度,是實現綠色發展的創新實踐。對于包頭這樣的傳統工業城市來說,這不僅是改善生態環境的需要,更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通過創新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包頭正在探索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綠色發展新路徑。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