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
碳源”能變成
碳匯,
碳匯能變成可交易的資產,還能融資。11月下旬,在首屆雙碳農業(武漢)高峰
論壇上,湖北宏泰集團與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湖北省分行、中國農業銀行湖北省分行共同簽署“農—碳—金融”戰略協議,推動我省農業“資源”變“資產”,進一步打通“綠變錢、錢促綠”通道。
農業碳匯,是指農業生產過程中通過特定措施吸收并固定大氣中二氧化碳的過程或活動,包括但不限于改良土壤結構、增加植被覆蓋、優化農業管理實踐等。它們共同促進了土壤碳儲量的增加,從而減少了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
根據協議,三方將聚焦生態環保、
節能減排、應對氣候變化等領域,在企業結算賬戶服務、
綠色信貸融資、存款產品支持等方面開展合作,強化金融對
綠色低碳經濟的支撐。
湖北大學中國農業暨典型行業
碳減排碳交易研究中心主任張金鑫表示,我國農業溫室氣體排放以非二氧化碳為主,甲烷、氧化亞氮兩類溫室氣體排放超過70%。但與能源活動和工業生產過程不同,農業既是
碳排放源,也是關鍵的碳匯系統。農業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溫室氣體,也能通過推進農業減排固碳,降低農業溫室氣體排放強度,提高農田土壤固碳能力。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