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福建考察時要求,深化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作為試驗區建設的一個重要環節,我省已將
碳匯產業確立為前沿新興產業進行重點培育,
碳匯市場和產業鏈已經初步形成。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構建
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產品碳標識認證制度、產品
碳足跡管理體系,健全
碳市場交易制度、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制度,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
碳中和”,為我省健全碳匯產業鏈提供了方向指引。碳匯產業是指人們通過經營管理將碳匯市場塑造成為一個由各個相關主體所組成的相互聯系、分工協作的系統性業態。碳匯市場的規?;厔菔撬茉飚a業鏈條,在橫向維度上表現為碳匯活動參與方的分工聚集,在縱向維度上表現為碳匯資源開發利用的合作過程,可以分為碳庫經營、項目開發、市場交易等環節。具體而言,碳庫經營是產業鏈的基礎環節(產業上游),主要包括森林、海洋、草原等碳庫的保護、培育和管理活動,負責提升生態系統的固碳能力,不斷實現碳匯增量。項目開發是產業鏈核心環節(產業中游),旨在通過項目的形式確定、設計和核定碳匯開發的范圍和量能,將碳庫資源加工成碳匯產品,為后續市場交易活動、相關領域碳標識認證和
碳排放核算提供載體。市場交易是產業鏈的終端環節(產業下游),主要涉及碳匯減排量的
買賣和相關市場服務,實現碳匯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的有機統一。健全碳匯產業鏈、系統性提升碳匯市場活力是探索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重要途徑,也是建立健全
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
福建是生態大省,擁有得天獨厚的碳匯基礎優勢。近年來我省全方位推進碳匯產業鏈建設,在國內較早制定碳匯市場交易管理政策體系,首創碳匯司法和生態補償機制,創新開發福建碳排放配額、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福建林業碳匯等產品,取得良好成效。進一步健全碳匯產業鏈,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是上游固本,充分發掘碳匯產業的資源基礎優勢。首先,創新碳匯產業可持續發展理念,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因地制宜發展林草碳匯、海洋碳匯、農業碳匯、茶園碳匯等,塑造具有福建特色的生態碳匯多元體系。其次,提高海洋碳匯資源開發能力,借鑒林業碳匯研究經驗和制度成果,加強海洋碳匯蓄積量、吸收及固化速率、效果評定等技術指標的研究,探索完善藍碳分類核算標準體系。再次,提升林業碳匯開發水平。當前,林業碳匯是碳匯產業主力軍,要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全面推進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依托林業產權探索林業碳匯權屬規則,提升碳匯資源開發的積極性和效率。
二是中游發力,系統提升碳匯產業中游的項目開發能力。碳匯資源本身是一種生態資源,生態資源轉化為碳匯產品,需要一個設計開發的過程。第一,綜合考慮地方資源稟賦,科學布局設計碳匯項目。不斷優化項目管理方式,增加綜合項目開發,引導多方參與,開展聯合經營,發掘碳匯產業綜合效益。第二,創新碳匯資源開發利用方式,探索將碳匯資源量納入部分林木采伐限額和海洋漁業捕撈限額的考量因素,提倡讓違法采伐捕撈者通過購買碳匯方式履行生態補償責任。第三,積極運用科技創新成果,充分發揮衛星遙感、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型技術在碳匯產業中的增幅效益。推廣產、學、研一體化項目,引導智庫、院所和企業聯合攻關,培養一批碳匯項目研發、計量、資產管理等方面專業技術人才。
三是下游創新,持續完善碳匯產業的市場交易制度。首先,健全碳匯交易法律規范體系,統合林業碳匯、海洋碳匯等各類碳匯核算標準,建立具有系統性、一致性的碳匯產業相關標準。加強交易市場監管,推進信用信息評價,規范碳匯市場參與主體的行為。其次,適時適度放開碳匯市場準入,引導更多社會資本參與市場交易。完善碳排放基準線設置,壓實企業
碳減排主體責任,不斷激發碳匯市場的企業需求,提高產業市場化水平。再次,完善綠色金融服務,積極探索碳匯產權、碳排放權貸款擔保機制。加快建立統一產品碳標識認證機制和碳足跡管理機制,一方面鼓勵金融機構基于碳足跡信息豐富金融產品和服務,另一方面探索建立個人碳匯賬戶,推進“碳普惠”體系創新。
四是統籌謀劃,積極推進碳匯產業整體鏈條融合。碳匯產業上、中、下游之間的密切關聯構成了碳匯產業整體。只有高效銜接各個環節,才能實現碳匯產業聯動效益。第一,強化碳匯立法政策協同,統籌協調各地碳匯項目管理,推進省內碳匯市場與全國市場接軌。打通生態保護、碳匯開發、市場交易和司法保護機制,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第二,整合碳匯市場要素。加大合作項目的開發力度,推動碳匯資源、產品和服務協同,促進各鏈條企業聯動合作。建立碳匯數據專門
平臺,提高碳匯數據共享水平,削弱相關企業、流程間產業信息差。進一步發揮碳匯交易公共
平臺的整合功能,實現碳匯產業供需兩端精準對接,降低碳匯產品交易成本。第三,鼓勵產業技術協同。密切產業需求與技術發展的關聯度,避免創新鏈和產業鏈脫節。加強碳匯技術的知識產權保護,鼓勵先進技術、典型經驗的推廣和再研發。充分發揮碳匯技術標準的產業整合作用,努力圍繞重大技術創新重塑碳匯產業鏈條。
[作者為福建理工大學法學院·知識產權學院副教授。本文系福建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項目“‘三庫+碳庫’重要理念與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和實踐邏輯研究”(編號:FJ2024XZB078)階段性成果]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