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然資源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透露,據測算,目前我國林草年
碳匯量超過12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居世界首位。
專家預測,2060年我國難以避免的
碳排放約有25億噸二氧化碳當量,林草
碳匯能吸收一半以上
碳排放??梢哉f,林草碳匯是實現
碳中和目標的“壓艙石”,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雙碳”目標引領下,要進一步加強林草資源的保護力度,鼓勵各地積極構建生態產品價值轉化機制,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提升林草等生態系統碳匯能力,有助于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以內蒙古為例,作為我國北方面積最大、種類最全的生態功能區,內蒙古擁有森林面積3.57億畝,居全國第一;草地面積8.15億畝,居全國第二。自2023年以來,內蒙古累計實現碳匯交易量103萬噸,交易額達3231.5萬元。目前,內蒙古正在重點推進
CCER(中國核證自愿減排量)造林碳匯項目13個、面積124萬畝,預估首期簽發碳匯量達80萬噸。
從各地實踐來看,發展林業碳匯是增加碳匯總量的重要途徑。通過實施分區施策、分類經營的森林增匯工程,有望大幅度提升森林碳密度、固碳速率和增匯潛力。不過,這項工作還處于起步階段,需要國家、省區及經營單位圍繞森林碳匯提升出臺更具操作性的指導方案和可持續經營方案。也要加大高固碳的林木新種質研究培育,通過種植高固碳林木提升增匯能力和質量。
同時,要加大對現有森林、草原、濕地的保護工作,減少碳庫損失。要持續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加強森林、草原、濕地資源保護修復,科學開展荒漠化、沙化土地綜合治理,增強林草生態系統碳匯功能。此外,要全面夯實林長制,落實天然林保護責任,真正實現山有人管、林有人護、責有人擔,守護好綠水青山。針對火災這一巨大威脅,要加強風險防控管理,堅持群防群治,減少因災導致的碳排放。
要大力發展碳匯交易。目前,由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和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組成的全國
碳交易體系基本定型,這是我國通過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重大制度創新,也是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舉措。要鼓勵更多的企業和個人參與溫室氣體減排行動,通過一系列碳匯交易的制度創新,讓企業和個人獲得激勵,推動企業實現
綠色發展,推動個人
低碳生活方式養成,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