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單水土保持項目
碳匯交易7日在福建省長汀縣簽約,共交易長汀縣羅地河小流域綜合治理水土保持
碳匯10萬噸,總價180萬元。
在當天舉行的簽約儀式上,水土保持項目碳匯交易監督方長汀縣人民政府、出讓方長汀縣國有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分別與受讓方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長汀金龍稀土有限公司簽訂協議。此次交易的碳匯項目由水利部水土保持監測中心參與和指導,廈門市碳和
排污權交易中心提供交易服務。
所謂水土保持碳匯,指對自然因素和人為活動造成的水土流失采取預防和治理措施后,產生碳匯的過程或能力。羅地河小流域曾經是長汀縣水土流失的典型區域,經過20余年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在發揮水土保持效益的基礎上,顯著提升了生態系統的碳儲存能力和碳匯增量,碳儲量增加約3萬噸,年均增長1890噸;碳匯量達到約11萬噸,其中土壤碳匯約6萬噸、植被碳匯約5萬噸。
統計顯示,近年來,福建省加強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全省累計治理水土流失2900萬畝、坡耕地50多萬畝,造林1700多萬畝,撫育森林2600多萬畝,蓄水保土等生態效益顯著,水土保持碳匯潛力巨大。福建省水土保持監測站在廈門市碳和排污權交易中心開通了水土保持碳匯專項賬戶,用于今后全省乃至全國水土保持碳匯的存儲和交易。
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司長蒲朝勇表示,水利部將總結推廣此次交易經驗,進一步完善水土保持項目碳匯理論與方法,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碳匯監測、核算體系和統計制度,全力推動建立全國水土保持碳匯納入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機制,為生態文明建設和美麗中國建設提供支撐。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