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農業碳匯開發利用的基本構成
從我國農業包括農林牧副漁各業角度研究和考慮,農業碳匯內涵豐富,包括農作物碳匯、土壤碳匯、畜牧業碳匯、森林碳匯、草原碳匯、漁業碳匯、茶園碳匯、竹林碳匯等,呈現多元結構和多元化形成路徑。不難看出,農業碳匯與山水林田湖草沙密切相關。山水林田湖草沙是農業碳匯基本構成的重要載體。
從全球農業碳匯開發利用看,對農業碳匯的規律性、功能性認識以及價值實現,仍有待深化和探索??茖W認識和利用農業碳匯功能將是農業綠色發展的一場革命。當前農業發展進入重視碳匯時期,農業綠色發展的成果將給人們帶來更多福祉,農業功能將進一步發揮,農業地位將進一步提升。
一是農田碳匯。農田碳匯是農業碳匯的重要組成。農田碳匯內容豐富。(1)農作物碳匯。主要是指農作物通過光合作用轉化消納吸收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而發揮固碳作用。我國農作物種植面積巨大,可達25.3億畝(含復種指數)。其中,糧食面積達17.7億畝。種植農作物雖有溫室氣體排放,但碳匯功能數量巨大,據《農田生態系統碳匯研究進展》數據,農作物碳匯占農田碳匯的10%-20%。(2)土壤碳匯。主要是指通過改善土壤條件、種植覆蓋作物、采用保護性耕作等措施,發揮土壤的吸碳固碳作用,將一部分二氧化碳儲存在農田土壤中。提高土圵有機質含量是增強土圵固碳能力的關鍵。據《 土壤呼吸作用與全球碳循環》數據,全球土壤每年吸收約25億噸二氧化碳,約占全球碳匯總量的20%。全球土壤中儲存的有機碳約為1500-2400億噸,是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2-3倍,土壤碳匯對全球碳循環和氣候調節具有重要作用。(3)林木碳匯。林木碳匯是指通過農田林木吸收和儲存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農田林木主要包括農田防護林帶、田間道路林木、田間地頭林木等。
二是農作物秸稈綜合循環利用碳匯。秸稈綜合利用碳匯是指通過對農作物秸稈的有效利用,對農作物秸稈實行肥料化、飼料化、原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利用,替代部分化肥和石化能源,促進
節能減排,這就形成肥料化替代部分化肥碳匯,飼料化替代部分糧食等飼料碳匯,材料化替代部分木材碳匯,能源化替代部分化石能源碳匯,基料化替代部分木質基料碳匯。據《中國秸稈資源數量估算》數據,我國年度秸稈總量約10億噸,綜合循環利用潛力巨大。據《中國秸稈資源數量估算》數據,農作物秸稈和廢棄物綜合利用碳匯一般占農田碳匯的20%-40%。據《中國秸稈資源數量估算》數據,秸稈還田碳匯、生物質能源利用碳匯、飼料和生物材料制品碳匯,分別占50%-70%、20%-40%、10%-30%。
三是森林碳匯。森林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生態系統,具有很強碳匯功能。森林碳匯,主是指森林中林木和各種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溫室氣體并消納存儲碳的過程。全球森林碳匯占碳匯總量的46%。一個國家的森林面積、積蓄量和覆蓋率是該國森林碳匯的決定性因素。我國是林業大國,人工林面積占世界第一位。目前,全國森林面積2.2億公頃,人工林面積7954萬公頃,林木積蓄量175.6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23%。近年來,我國林業體制改革和林權制度改革不斷深化,實行嚴格的森林保護制度,禁止砍伐和采伐林木,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加大森林保護力度,加快植樹造林步伐,全國森林面積逐年增加,林木積蓄量逐年提高,森林碳匯功能不斷強化。
四是畜牧業綠色發展碳匯。轉變畜牧業發展方式,走畜牧業綠色低碳發展的路子,既可以減少
碳源,又可以形成碳匯。通過改進飼養管理,節能減排,優化飼料結構、減少甲烷排放,加大糞污綜合治理、實現無害化資源化循環利用等措施,降低畜牧業對溫室氣體排放的占比,提高畜牧業碳匯能力。
五是農業生物質能源碳匯。農業生物質能源碳匯是農業碳匯的一種重要業態,形成碳匯潛力很大。將農業廢棄物和部分農作物秸稈等生物質資源轉化為生物質能源(如生物質燃料、生物質燃氣等),可以替代部分化石能源,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同時,這種方式還有助于提高農業投入品等農業資源利用率,有利于減少環境污染。
六是茶園碳匯。茶園碳匯主要包括茶樹碳匯和茶田碳匯。茶樹通過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轉化為茶樹生長所需物質,同時發揮固碳和釋放氧氣的作用。茶田土壤又具有吸碳固碳的作用。我國是茶葉生產大國,有著悠久的茶葉生產歷史。目前,我國有茶園面積2527.05萬畝,積極開發茶園碳匯潛力巨大。實現茶園碳匯價值,對茶葉生產綠色發展,促進茶農增收,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在我國貴州、福建茶產區,有的茶園已實現碳匯交易。
七是竹林碳匯。竹林碳匯,主要是指竹子在生長過程中同林木一樣通過光合作用,吸納和轉化溫室氣體,具有固碳作用。而且竹子是重要土特產,多年生植物,具有再生性。我國是竹子生產大國,竹林面積超過1億畝,竹林碳匯大有可為。在我國竹產區,已有竹林碳匯項目實現碳匯交易。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