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藍碳需求上升
作為企業購買碳匯的來源,藍碳相比綠碳,有哪些優勢,又有哪些不足?
藍碳是捕捉二氧化碳的高手、儲存二氧化碳的寶庫。據了解,與綠碳等其他類型碳匯相比,藍碳具有固碳量大、效率高、儲存時間長等特點。森林、草原等陸地生態系統碳匯儲存周期最長約幾十年,而海洋碳匯可長達數百年,在有效減緩溫室氣體排放、助力實現
碳中和目標方面,碳匯效果顯著。
盡管如此,與綠碳相比,對藍碳進行核算和監測相對困難。據了解,《海洋碳匯核算方法》確定了常規調查方法,對海洋碳匯能力進行核算,主要包括群落樣方調查方法、標志樁法、葉綠素a法等,力求基層可操作、區域可對比。業內
專家分析,標準的出臺將起到積極的規范和引領作用,但是海洋碳匯生物多樣性較強,不同海洋生物碳匯機理不同,未來要滿足海洋碳匯交易的實際需求,還需進一步完善。
此外,中國海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徐勝表示,與綠
碳市場相比,藍
碳市場還面臨碳資產季節性變化大、規模不確定、藍碳市場供給太少等問題。
今年以來藍碳市場升溫明顯,一個重要背景是
CCER市場重啟步伐加快,推動企業碳匯需求上升。
CCER指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即控排企業向實施“碳抵消”活動的企業購買可用于抵消自身碳排的核證量。這種
買賣行為構成了企業自愿交易碳排放權的市場,成為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有益補充。
2015年,國家自愿減排交易信息
平臺上線,正式開啟中國國內CCER交易。在運行2年后,由于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量小、個別項目不夠規范等問題,國家發展改革委于2017年暫緩受理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
方法學、項目、減排量、審定與核證機構、交易機構備案申請。2018年,存量CCER交易市場重啟,但增量項目尚未啟動。近日,
北京綠色交易所負責人透露,將建設全國CCER交易中心,爭取全國CCER交易機構盡早啟動。重啟CCER的預期激發了企業的短期碳匯需求。此次寧波藍碳拍賣每噸106元的成交價,遠高于CEA(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掛牌協議價(3月2日CEA掛牌協議交易開盤價和收盤價均為55元/噸),體現了藍碳市場的熱度。
在拍賣中購得藍碳的浙江易鍛精密機械有限公司是一家鍛壓機械制造服務企業。企業負責人表示,在生產過程中,企業除了將廢氣、廢水、固廢等按照標準妥善處置外,還大面積安裝了太陽能光伏網,借力綠色能源實現節能降耗。此次購買的2340.1噸碳匯量將作為儲備,用于將來碳抵銷,是企業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務實行動。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 an g.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