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
碳匯具有生態、社會、經濟等多重效益,兼備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雙重功能,是實現
碳中和目標的重要環節,也是國際公認的優質
碳減排產品。近年來,張掖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緊抓國家“3060”雙碳戰略目標機遇,以踐行
綠色使命、把握
綠色機遇、培育綠色文化、實現綠色夢想為統攬,堅持謀在先、干在前,積極探索把“綠水青山”轉變成“金山銀山”的有效途徑,著力開展
碳排放權交易下的林草
碳匯項目開發,努力開拓生態保護與林草轉型發展新局面。自去年9月率先在全省完成首單林業碳匯項目開發交易后,11月4日首單草原碳匯VCS項目成功簽發,預計收益可達1.2億元以上,在草原碳匯項目開發上邁出堅實一步。
堅持高位謀篇布局
全力推動林草碳匯發展
張掖市創新發展理念,加快綠色轉型,將林草碳匯開發納入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核心內容,列入全市“十四五”發展規劃,成立以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林草碳匯工作領導小組,整合市域林草資源,建立市縣聯動機制,按照“統一開發、統一交易、統一管理”模式開發建設,穩步、持續、高效推進林草碳匯產品開發,實現林草碳匯資源集約化、布局整體化、產業規模化、效益最大化。
堅持保護與發展并重
不斷夯實林草碳匯基礎
全市圍繞“一屏一帶一廊一城”生態功能區建設,以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為統領,以“雙重”規劃、國家儲備林、國土綠化
試點示范、國家公園建設等林草重大項目為依托,將林草碳匯產品開發與林草生態建設相結合,科學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以全面推行林長制為抓手,實行最嚴格的林草資源保護管理制度,生態基礎進一步夯實,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有效提升,固碳能力持續增強。近年來,累計完成營造林200多萬畝,修復治理退化草原1460多萬畝,為林草碳匯開發奠定資源基礎。
立足實際創新實踐
草原碳匯開發從無到有
在草原碳匯開發路徑缺乏、科學核算方法標準缺失的情況下,張掖市借鑒林業碳匯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收集市場信息,加快完成草原碳匯本底調查,全面摸清碳匯資源存量。瞄準國際碳匯市場,邀請國內外權威機構,完成樣地布設、實驗監測、碳儲量評估、生物多樣性調查、項目設計文件撰寫和國際第三方現場審定核查等各項基礎工作,積極對接國際VCS管理委員會進行項目認證、碳減排量核準,及時開發草原碳匯VCS項目,順利完成首單草原碳匯項目簽發,實現張掖草原碳匯VCS項目開發零的突破。
拓寬發展廣度深度
積極融入國內市場大局
張掖市林草碳匯VCS項目的成功開發,為加快推動國內林草碳匯產品開發提供了重要參考。全市深入挖掘市域林草資源碳匯開發潛力,大膽探索實踐、積極主動作為,對照國內林草碳匯
CCER項目開發標準,摸清全市林草碳匯資源存量,建立項目本底庫,聯合蘭州大學等高校院所積極探索林草碳匯計量監測體系,為國內林草碳匯產品開發做足準備,待國內
碳市場啟動后,即可參與全國
碳市場交易。
據了解,至“十四五”末,全市可開發林業碳匯面積將達100萬畝以上、草原碳匯將達1000萬畝以上,每年可實現固碳300萬噸以上,收益穩定在1.5億元以上。將促使林草生態建設從“輸血”轉向“造血”,為張掖生態建設、產業發展、資源管護注入源源不斷的綠色動力,實現生態、社會、經濟效益有機融合,走出“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生態社會化”的綠色發展路子,為全市生態文明建設和“兩山”理論實踐創新基地再添新底色。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