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內蒙古森工集團阿里河森工公司到克一河森工公司的途中,經過一處叫“索圖罕”的地方,這里的
碳匯林因為把好空氣賣出了好價錢而遠近聞名。
進入克一河森工公司索圖罕林場深處,每個人都會不自覺地放慢腳步,在這片天然氧吧里多做幾次“森”呼吸。
“索圖罕林場有50個林班,大家所在的1小班和2小班面積共24公頃,樹種以落葉松為主,林齡約50年,平均胸徑約20厘米,平均樹高約13米。按照現有簽發出來的減排量計算,目前這片碳匯林每公頃年均減排量約6噸。”克一河森工公司碳匯辦主任姚鑫富對碳匯發展情況如數家珍。
克一河森工公司作為2014年森工集團確定發展森林碳匯產業的
試點單位之一,堅持生態優先、
綠色發展,圍繞碳達峰
碳中和目標愿景,充分發揮森林多重效益,積極開發、儲備碳匯項目,推動林業碳匯交易。
據了解,克一河森工公司于2015年1月與
北京一家公司簽訂協議,合作開發兩個碳匯項目:克一河森林經營碳匯項目(簡稱
CCER碳匯項目)和克一河森林管理類碳匯項目(簡稱VCS碳匯項目)。其中,
CCER碳匯項目經營面積18752公頃,項目開始時間為2006年1月1日,計入期為60年,預計產生242.46萬噸二氧化
碳減排量,年均減排量為4.04萬噸。VCS碳匯項目是針對國際市場開發的國際自愿減排項目,主要是在天然林中實施的森林管理活動,經營面積20526公頃,項目開始時間為2013年1月1日,計入期為30年,預計產生碳匯量272.56萬噸,年均9.09萬噸。在
平臺注冊的VCS項目中,第一批簽發2013年至2017年6月30日產生減排量50萬噸,第二批簽發2017年7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產生減排量49萬噸。該項目自2019年以來,共達成交易17筆,交易碳匯量共87.35萬噸,交易總金額1654.29萬元。
“隨著國家‘雙碳’戰略目標的提出,無論是林業碳匯的交易量,還是交易額,或是碳匯單噸
價格,都呈現出不斷攀升的態勢,林業碳匯市場前景十分廣闊。”姚鑫富表示,碳匯試點這些年,他們總結了一些經驗,撫育經營和管護巡護需要雙管齊下,碳匯林才能持續推動綠色高質量發展。
綠色是內蒙古大興安嶺的底色和價值。經中國林科院
專家測算,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每年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量達6160億元,其中“綠色碳庫”總價值量為1071.75億元。8月17日,內蒙古森工集團連簽5份林業碳匯戰略合作協議。在簽約儀式上,內蒙古森工集團碳匯辦主任、內蒙古大興安嶺碳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包國慶告訴記者,2020年以來,森工集團積極打造“一庫三平臺四體系”,即林區碳匯數據庫;林區溫室氣體清單更新信息平臺、國家
碳排放權注冊登記信息平臺、林業碳匯交易結算信息平臺;林區
碳資產管理體系、碳匯技術支撐體系、碳匯市場交易體系、多層次碳匯產業體系。同時構建起統一開發、統一管理、統一銷售的運營模式,取得了較好的成效。目前,林區森林蓄積9.4億立方米,森林碳儲總量穩定在17.2億噸以上,生態系統每年固定二氧化碳達8500萬噸以上,森林蓄積年增量2000萬立方米左右,保守估算林木年固定二氧化碳達3600萬噸以上,完備的生態系統、豐富的森林資源為內蒙古森工集團落實國家“雙碳”戰略提供了廣闊空間和巨大潛力。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