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威海,繼海草上保險、海帶能貸款之后,海洋
碳匯金融又出全國首單——牡蠣儲
碳價值也可上保險。
6月24日,在威海市文登區澤庫鎮和乳山市海陽所鎮兩片海域上,共計800畝海蠣投保了全國首單漁業碳匯指數保險。因特定海洋環境變化造成的碳匯和產業損失,保險公司最高可給予160萬元的風險補償。
“在海里養殖1噸貝類,僅貝殼就可固定二氧化碳0.25噸。乳山、文登兩市區牡蠣養殖水域面積90萬畝,年碳匯量大約25.5萬噸,每年對減少大氣二氧化碳的貢獻率相當于造林2.5萬公頃。”威海市海洋發展局規劃與運行科科長袁修寶說。
“牡蠣等貝類養殖,是實現海洋固碳的主要路徑,借此發展藍碳經濟的前景很廣闊。”威海市文登區海洋發展局局長徐建海進一步解釋,海洋氣候多變,一旦出現海浪、赤潮等海洋災害,往往導致牡蠣損毀,產業發展和固碳效果缺乏保障。
“該險種以牡蠣為保險標的,以牡蠣的產品價值、儲碳價值、釋氧價值等碳匯經濟價值作為補償依據,以牡蠣因特定海洋環境變化造成的碳匯減弱事件為保險責任,充分保障牡蠣固碳的生態效益和經濟價值。”中國人壽財險威海市文登支公司經理何緒蕾介紹,當牡蠣遭遇保險合同約定的災害造成保險牡蠣受損,視為保險事件發生,損失補償可用于對災后牡蠣養殖產業恢復、牡蠣碳匯資源救助等生產活動。
這標志著全國首單漁業碳匯指數保險落地威海,填補了海產品養殖碳匯指數保險的空白,使海產品養殖這一
綠色產業獲得了海洋碳匯和生產經營雙重風險保障。
在山東,金融支持綠色轉型發展效果凸顯。一季度,山東綠色信貸增加超1200億元。
支持綠色金融發展的相關政策不斷加碼。2021年9月,人民銀行濟南分行會同省生態環境廳等4部門出臺《關于支持開展
碳排放權抵質押貸款的意見》,在全國率先推動
碳排放權抵質押貸款規范化、標準化、規?;l展。2021年12月,人民銀行濟南分行會同省生態環境廳等4部門印發《關于金融支持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環保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建立環保金融項目庫,專列再貸款、再貼現額度強化減碳引導等具體措施。
山東首批省
碳金融重點項目庫于3月底發布,共涵蓋420個建設項目,總投資超2500億元,涉及融資需求1500億元。金融機構通過
碳金融重點項目庫,與項目企業實現了“一對一”精準對接,有效提高了銀企對接質效。
“我們通過項目庫,組織金融機構精準對接支持相關項目企業,人民銀行對金融機構以‘總對總’方式發放政策工具的支持資金,既為貸款投放和項目建設提供低成本資金支撐,又保障央行資金的精準性和直達性。”人民銀行濟南分行貨幣信貸管理處處長霍成義介紹。
截至5月末,山東省有156億元
碳減排貸款獲得
碳減排支持工具支持,11億元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領域貸款獲得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支持。在此帶動下,2022年1季度末山東省綠色貸款余額達到9292億元,較年初增加1207億元,同比多增738億元,綠色貸款余額同比增速高于各項貸款增速46.4個百分點。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