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
碳匯交易是
碳排放權交易中一種重要補充機制,是開展生態補償的市場化渠道,是“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推進生態價值實現的重要途徑。
“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
碳中和。”這是中國對國際社會的承諾,也是對國內的動員令。內蒙古森工集團搶抓深挖“雙碳”目標的發展機遇和經濟價值,積極在林業碳匯交易上先行先試。
體系謀“完善棋”
交易現實穩增
——
綠色和可持續發展是當今世界的時代潮流,林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力軍,推進碳匯林業是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探索不停,砥礪前行。過去一年,為了做好碳匯工作,森工集團下發了《關于推進林區碳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對林碳資源開發管理進行了頂層設計,提出了行業管理架構和“三統一”的運營模式。經過努力,19個森工公司已初步創建了細化到山頭地塊的碳匯資源空間矢量數據庫架構。在集團公司大力支持下,不斷推進項目登記備案、交易和溫室氣體清單
平臺的對接工作,對內蒙古產權交易中心、
北京綠交所等機構進行調研,與自治區
環交所形成碳匯產品掛牌交易長期合作。
同時,進一步明確和規范“統一開發、統一管理、統一銷售”的運營模式,確保林區碳匯資源效益最大化、碳匯產品
價格市場化,推進形成
價格主導型碳匯經濟。碳匯公司成立以來,通過自治區環境能源交易所掛牌銷售VCS碳匯產品8筆,交易額累計1460萬元。
按照森工集團和產業事業部大力推進項目開發儲備的要求,投資開發的3個林業碳匯項目,每個規模在100萬畝(6.67萬公頃)左右,分別在阿爾山、莫爾道嘎、阿龍山實施。2021年年初,3個項目在呼倫貝爾公共服務平臺完成了咨詢服務招標和簽約,截至目前,已完成了數據收集整理、樣地監測、報告編制和項目賬戶開設等工作,進入項目備案、公示階段。
截至2021年12月,林區累計實現碳匯交易總額2110萬元,在發展綠色生態產業、探索碳匯經濟先行新路子上不斷收獲喜人成果,切實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
落子謀“先手棋”
積蓄發展后勁
森工集團經營保護著中國面積最大、保存最好的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區,經中國林科院
專家測算,林區每年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達6160億元,其中“綠色碳庫”總價值為1071.75億元。當前,林區森林蓄積9.4億立方米,森林碳儲總量穩定在17.2億噸以上,生態系統每年固定二氧化碳達8500萬噸以上,森林蓄積年增量2000萬立方米左右,保守估算,林區年固定二氧化碳達3600萬噸以上,完備的生態系統、豐富的森林資源為森工集團落實國家“雙碳”戰略提供了廣闊空間和巨大潛力。
謀勢者智,馭勢者贏。“雙碳”大幕拉開,森工集團緊抓機遇,持續在項目謀劃儲備的體量、質量、深度上下工夫,開展了一系列基礎性、開創性、長遠性林業碳匯工作,積極在林業碳匯交易上先行先試,勇當“兩山”理論的實踐者、綠色崛起的引領者。
碳中和,已成為踐行低碳理念的重要方式。隨著
碳市場機制日趨成熟,搭建現代化的企業經營管理體系,才能提升企業競爭力,更加有效地促進碳匯產業創新發展。在現代化企業經營管理體系的保駕護航下,森工集團碳匯產業健康發展,不斷拓展覆蓋面,創新交易品種,實現了交易規模的“高速增長”。據了解,2022年,森工集團碳匯產業計劃銷售碳匯產品100萬噸,實現銷售收入2500萬元;開發儲備林業碳匯產品1000萬噸。待自愿減排市場啟動后,及時申報注冊項目,根據市場情況適時銷售;完成增匯經營技術研究課題,年底提交科研成果;繼續完善“一庫三平臺四體系”建設;舉辦林業碳匯高端
論壇,慶祝林區開發建設70周年。
展望未來,森工集團碳匯產業將以“六個一”為方向,即力爭實現到2030年完成同期國家森林蓄積增長任務10%的“一個目標”;全面構建以“一庫三平臺”為基礎的林業碳匯資源管理“一套體系”;全力打造全國最大的國有林區碳匯儲備的“一個基地”;開發儲備碳匯“一批項目”;著力培養業務精湛、素質優良、結構合理、具有國際視野的“一批人才”;積極推動《天然次生林經營碳匯項目
方法學》實現“一個突破”,積極探索林業碳匯與碳中和新機制新途徑,為更好地發揮森林碳匯功能,轉化碳匯生態價值,落實國家“雙碳”戰略作出更大貢獻。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