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tbblb"></form>
<sub id="tbblb"><listing id="tbblb"></listing></sub>

<address id="tbblb"></address>

    <form id="tbblb"></form><noframes id="tbblb"><address id="tbblb"><listing id="tbblb"></listing></address>

      從碳匯漁業到藍色糧倉的發展機制研究

      文章來源:上海海洋大學學報碳交易網2020-04-01 19:31

      什么是“碳匯漁業”

       
      唐啟升院士是國內“碳匯漁業”理念的倡導者,他結合根據 IPCC的解釋以及水生生物固碳的特點,認為通過漁業生產活動促進水生生物吸收水體中的CO 2,并通過收獲把這些已經轉化為生物產品的碳移出水體的過程和機制就是“碳匯漁業”。一般而言,能夠充分發揮碳匯功能、具有直接或間接降低大氣CO 2濃度的漁業生產活動皆稱為“碳匯漁業”。
       
      具體地說,是指通過收獲貝類、藻類、濾食性魚類、甲殼類等養殖海產等將碳產品移出水體,使碳被再利用或被儲存。譬如源于光合作用的養殖海藻用于生物能源時,最多只是將從大氣中吸收的碳重新釋放回大氣,并不增加大氣中的CO2 ,基本屬于碳中性(carbon neutral)。從經濟價值來說,這是發展碳匯漁業的美好預期之一。然而當前養殖業投餌使用率較低,養殖業成為重要碳源,水體環境受到破壞,造成藍藻和赤潮等自然災害。唐啟升院士從這一角度將“碳匯漁業”通俗化為“不投餌漁業”。
       
      吳斌等學者對中國淡水漁業碳匯強度作了樂觀的估算,認為淡水養殖平均每年的碳移出量為能達到148.0萬t,但實際情況卻是各地在整治水污染的同時,往往一刀切,導致淡水養殖面積不斷萎縮。除了池塘養殖面積和稻田養成魚面積比上年略有增長,水庫、湖泊、河溝等養殖面積都在逐年下降,而稻田養殖受水稻生長期和氣候變化的影響相當大,池塘面積的擴增受地形地貌的影響也很大,這就意味著淡水漁業這一塊的碳匯能力增加空間有限。
       
      從碳匯的可養殖品種以及經濟效益來看,目前的碳匯漁業實際上主要針對海水養殖。據唐啟升院士的預計,到2030年我國海水養殖產量將達到2500萬噸。按現有貝藻產量比例計算,海水養殖每年從水體中大約移出230萬噸碳;到2050年,我國海水養殖總產量預計達到3500萬噸,海水養殖碳匯總量可達到400多萬噸。因此“碳匯漁業”,尤其是“藍色碳匯漁業”的發展對我國及世界食物安全和減少大氣中CO 2等溫室氣體含量都將做出巨大貢獻,是值得未來世界各國聯手推動的全球工程。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排.放_交^易=網 t a n pa ifa ng .c om

      省區市分站:(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各省會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場,碳平臺)

      華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莊保定、山西太原、內蒙】東北【黑龍江哈爾濱、吉林長春、遼寧沈陽】 華中【湖北武漢、湖南長沙、河南鄭州】
      華東【上海、山東濟南、江蘇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溫州、福建廈門】 華南【廣東廣州深圳、廣西南寧、海南??凇?/span>【香港,澳門,臺灣】
      西北【陜西西安、甘肅蘭州、寧夏銀川、新疆烏魯木齊、青海西寧】西南【重慶、四川成都、貴州貴陽、云南昆明、西藏拉薩】
      關于我們|商務洽談|廣告服務|免責聲明 |隱私權政策 |版權聲明 |聯系我們|網站地圖
      批準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信息部 國家工商管理總局  指導單位:國家發改委 環境保護部 國家能源局 各地環境能源交易所
      主辦單位:中科華碳(北京)信息技術研究院&易碳家期刊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88號總部基地十區22樓三層 聯系電話:010-51668250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家工信部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1044150號
      中國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國碳市場  5群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台湾佬中文222vvv娱乐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