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生態環境廳公布2018年度福建
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履約情況。全省255家重點排放單位全部完成配額清繳義務,
履約率100%。
今年7月8日,智勝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每噸18元的
價格,向順昌縣國有林場購買6.9萬噸竹林
碳匯,用于抵銷經確認的減排量。這是國內首個經省級主管部門審核備案進入
碳市場并達成交易的竹林
碳匯項目。
早在2017年啟動林業碳匯
試點工作時,福建便確定了碳匯造林、森林經營碳匯、竹林經營碳匯三大
試點類型。但兩年多來,竹林碳匯僅成交一單,市場流動性有待激活。
在碳市場找新“竹”意
順昌是竹業大縣。全縣擁有60多萬畝竹林。但長期以來,當地竹林經營稍顯粗放。
“采取強度集約經營模式,頻繁割灌除草,大面積松土墾復,高強度挖筍和竹材擇伐利用,造成竹林結構不合理。”順昌縣林業調查規劃隊編制的《福建省順昌縣國有林場(2010—2020)竹林經營方案》指出,竹林中3度以上的毛竹大部分被采伐。此外,傳統竹材市場日漸低迷。2011年以來,當地竹子收購價每年每噸平均降價20元。
2016年12月22日,全國第八個試點——福建碳市場鳴鑼開市。
林業碳匯,指的是通過造林、再造林、撫育經營等活動,吸收并固定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其間額外增加的碳匯量,經核定后可參與碳市場交易,用以抵消控排企業的實際碳排放量,由此實現“社會得綠、林農得利”的生態補償。
“竹林生態系統在調節碳平衡方面作用突出。”國內竹林碳匯研究的先行者、浙江農林大學教授周國模的研究數據表明,一公頃毛竹的年固碳量為5.09噸,是杉木的1.46倍,且竹林生長迅速,三五年便可成材。
2017年,順昌縣國有林場成立順昌縣寶杉林業碳匯技術服務中心,開始自主設計開發竹林經營碳匯項目。
額外性,是林業碳匯項目獲得收益的前提。它指的是,實施林業碳匯項目所帶來的固碳量,是項目實施前無法產生的。因此,必須轉變竹林經營方式,實現固碳增匯。
順昌國有林場業務部副主任王麗英說,轉變竹林經營方式,主要有兩大方向——少砍和多長。
少砍,體現在留筍和采伐環節。王麗英說,竹林碳匯經營過程中,依照“伐密留疏、伐弱留強”原則,挖除淺層筍和衰退筍,選擇粗壯筍留養新竹,“在調整優化階段,挖筍數應低于發筍數的30%”。在采伐環節,則需適當延長竹子擇伐年齡,合理控制擇伐強度。多長,則是通過劈雜、松土除草、配方施肥、林地墾復、病蟲害防治、護林防火等經營措施,提高竹子固碳能力。
額外增加的碳匯要想上市交易,還需嚴格的監測計量。
“要量化增匯量,需要依據數學模型,根據每株毛竹的胸徑等數據,計算出其蓄積量,再換算出生物量,最后根據含碳率,得出固碳量。”王麗英說,這個過程需要充分考慮竹子的生長習性與竹業經營規律,“譬如,竹子并非年年采伐,大年采,小年留,留竹的年份,便不產生減排量。”此外,竹產品加工也是減排行為,但由于竹材產品去向的監測不易,基于成本考量,忽略其固碳量。
2017年11月,順昌縣國有林場自主開發的竹林經營碳匯項目,經由省發改委備案簽發,在福建碳市場掛牌上市。項目涵蓋竹林3.4萬畝,30年計入期內預計可減排25.9萬噸。首期獲得簽發的減排量共11.94萬噸。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 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