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活動對自然界生態系統的破壞,不僅降低了地球生物圈的生產力,威脅到人類社會未來經濟的發展,同時還破壞了陸地與大氣之間的自然平衡。因此,在國際地圈-生物圈計劃 的核心研究計劃“全球變化與陸地生態系統”中,碳循環研究被確定為核心內容之一。 20世紀70年代后期,我國學術界開始對碳循環進行研究,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是落后了大約10到15年的時間。對于陸地生態系統的碳循環的研究,我國科學家在若干領域開展了許多前期性的預研究工作,從最初的單純自然科學研究逐步擴展到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同步研究。比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李克讓研究員與陳冠雄研究員共同主持完成的“九五”科技攻關課題:“土壤利用的改變與主要溫室氣體排放和對策研究”。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om
進入21世紀,三大國際組織IGBP、IHDP、WCRP提出了一個碳集成研究計劃,其重點是回答目前全球碳源、碳匯的時空格局及成因,未來碳循環動態的控制與反饋機制(人為的和自然的),未來全球碳循環的可能動態等科學問題。針對這些科學問題,一些國家先后啟動了碳循環科學研究計劃。如美國2000年啟動的大型“碳循環科學計劃”,重點從洲際和區域尺度研究碳源、碳匯的時空變化;日本于2002年啟動的“陸地生態系統碳平衡國家戰略性研究計劃”,以亞洲的亞寒帶、溫帶和熱帶陸地生態系統為對象開展碳平衡綜合研究;歐盟啟動的“歐洲碳循環聯合項目”,目的是監測陸地生態系統碳儲量、碳通量狀況;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于1993年12月正式立項“中國陸地生態系統對全球變化的反應模式研究”,其目的同樣是從區域和國家尺度回答與中國碳循環相關的科學問題。 夲呅內傛萊源?。骇鎲┨?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草地是地球上的重要植被,分布面積非常廣泛,它對全球氣候變化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作為陸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草地生態系統在陸地生態系統的碳循環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草地生態系統的碳循環機制,估算草地生態系統碳貯量對系統分析草地植被在全球氣候變化中的價值及其在全球碳收支平衡中的地位,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雖然在目前國內外對草地生態系統中碳匯與碳源的研究還處于初始階段,但是它已是國際地圈-生物圈研究計劃中碳循環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 夲呅內傛萊源?。骇鎲┨?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