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發展低碳經濟成為各國政府應對氣侯變化的戰略選擇。發展低碳經濟的核心是降低大氣中CO2等溫室氣體的含量,主要途徑有兩條:一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二是固定并儲存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就目前的科技水平來看,通過工業手段封存溫室氣體,成本高、難度大,而通過生物碳匯擴增,不僅技術可行、成本低,而且可以產生多種效益。因此,生物碳匯擴增在發展低碳經濟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和巨大的潛力。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研究證明,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庫,整個海洋含有的碳總量達到39萬億噸,占全球碳總量的93%,約為大氣的53倍。人類活動每年排放的CO2以碳計為55億噸,其中海洋吸收了人類排放CO2總量的20%~35%,大約為20億噸,而陸地僅吸收7億噸。根據聯合國《藍碳》報告,地球上超過一半(55%)的生物碳或是綠色碳捕獲是由海洋生物完成的,這些海洋生物包括浮游生物、細菌、海藻、鹽沼植物和紅樹林。海洋植物的碳捕獲能量極為強大和高效,雖然它們的總量只有陸生植物的0.05%,但它們的碳儲量(循環量)卻與陸生植物相當。海洋生物生長的地區還不到全球海底面積的0.5%,卻有超過一半或高達70%的碳被海洋植物捕集轉化為海洋沉積物,形成植物的藍色碳捕集和移出通道。土壤捕獲和儲存的碳可保存幾十年或幾百年,而在海洋中的生物碳可以儲存上千年。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漁業碳匯”是指通過漁業生產活動促進水生生物吸收水體中的CO2,并通過收獲把這些碳移出水體的過程和機制,也被稱為“可移出的碳匯”,這個過程和機制,實際上提高了水體吸收大氣CO2的能力。漁業具有碳匯功能,因此,可以把能夠充分發揮碳匯功能、具有直接或間接降低大氣CO2濃度效果的生產活動泛稱為“碳匯漁業”。
事實上,海洋漁業碳匯不僅包括藻類和貝類等養殖生物通過光合作用和大量濾食浮游植物從海水中吸收碳元素的過程和生產活動,還包括以浮游生物和貝類、藻類為食的魚類、頭足類、甲殼類和棘皮動物等生物資源種類通過食物網機制和生長活動所使用的碳。雖然這些較高營養層次的生物可能同時又是碳源,但它們以海洋中的天然餌料為食,在食物鏈的較低層大量消耗和使用了浮游植物,對它們的捕撈和收獲,實質上是從海洋中凈移出了相當量的碳。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排.放_交^易=網 t a n pa ifa ng .c om
我國漁業具有高生產效率、高生態效率的特點,碳匯漁業在生物碳匯擴增戰略中占有顯著地位,在發展低碳經濟中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和很大的產業潛力。發展碳匯漁業是一項一舉多贏的事業,不僅為百姓提供更多的優質蛋白,保障食物安全,同時,對降低大氣中CO2等溫室氣體的含量和緩解水城富營養化有重要貢獻。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我國大規模的貝藻養殖對淺海碳循環的影響明顯。目前,國內海水養殖的貝類和藻類使用淺海生態系統的碳可達300多萬噸,并通過收獲從海中移出至少120萬噸的碳。新的研究表明,在過去20年中,我國海水貝藻養殖從水體中移出的碳量呈現明顯的增加趨勢。例如,1999年~2008年我國海水貝藻養殖每年從水體中移出的碳量從100萬噸增至137萬噸,平均120萬噸,相當于每年移出440萬噸CO2;10 夲呅內傛萊源?。骇鎲┨?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年合計移出1204萬噸碳,相當于移出4415萬噸CO2。如果按照林業使用碳的算法計算,我國海水貝藻養殖每年對減少大氣CO2的貢獻相當于義務造林50萬多公頃,10年合計義務造林500多萬公頃,直接節省國家造林投入近400億元。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很明顯,海水養殖是海洋碳匯漁業的主體部分,但是,關于海水養殖業的產業性質,人們常常簡單地歸之傳統產業。如果換個角度,能不能說它是一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呢?第一,海水養殖不僅改變了中國漁業生產的增長方式和產業結構,同時也改變了國際漁業生產的方式和結構;第二,從滿足國家重大需求看,到2030年16億人需求增加1000萬噸水產品,海水養殖將是主要的支柱;第三,從產業產出的貢獻看,保障食物安全,減少CO2等溫室氣體的排放;第四,從產業發展的科學內涵看,發展生態系統水平的海水養殖將成為現代漁業發展的突破點。前不久在中國工程院與國家發改委召開的一次咨詢研討會議上,已把海水養殖和海洋藥物歸到新興的生物產業中。這樣看來,海水養殖業有希望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成為發展綠色的、低碳的新興產業的示范。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0排0放^交-易=網 ta n pa i fa ng . co m
預計到2030年,我國海水養殖產量將達到2500萬噸,按照現有貝藻產量比例計算,海水養殖將每年從水體中移出大約230萬噸碳;到2050年,我國海水養殖總產量預計達到3500萬噸,其中海藻養殖產量將突破1000萬噸(干重),海水養殖碳匯總量可達到400多萬噸,其中貝類固碳180萬噸,藻類固碳235萬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噸。因此,我國碳匯漁業的發展對我國和世界食物安全和減少CO2等溫室氣體的排放都將做出重大貢獻。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關于發展以海水養殖業為主體的碳匯漁業,有四點建議:一是端正認識,強力推動海水養殖業發展,充分發揮漁業的碳匯功能,為發展綠色的、低碳的新興產業提供一個示范的實例;二是大力推動規模化的海洋森林工程建設,包括淺海海藻(草)床建設、深水大型藻類養殖和生物質能源新材料開發等;三是盡快建立我國漁業碳匯計量和監測體系,開展針對性的基礎研究,科學評價漁業碳匯及其開發潛力,探索生物減排增匯戰略及策略;四是積極參與建立一個全球的藍色碳基金,推動我國海洋固碳和碳匯漁業建設。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 放_交-易^網^t an pa i fang . c 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