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現在充電這么快,只要半小時就能充滿80%的電了,據說充的還都是綠電。”4月11日,在浙江次塢高速服務區,剛充完電的
新能源車主張先生滿臉欣喜。
就在當日,浙江首個智慧零碳供能高速服務區——次塢高速服務區在經歷3個月的試運行后正式投運,投運后預計每年可實現128萬千瓦時綠電替代、減少
碳排放583噸,服務區每年運營可增收22萬。
目前,交通運輸領域碳排放占我國碳排放總量約10.4%,其中公路運輸的占比高達85%以上。高速服務區區域相對集中、管理相對獨立且具有較大開敞空間,或將成為交通運輸領域率先實現
碳減排的目標場景。
2024年6月,次塢高速服務區零碳改造
試點項目成功入選國家交通運輸部發布的第一批公路水路典型運輸和設施零碳
試點項目。項目改造于2024年9月啟動,由國網浙江電科院和浙江交投中碳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聯合開展,在2025年1月投入試運行。
據統計,次塢高速服務區2024年日均入區車流量2千余車次,年用電量120萬千瓦時。次塢高速服務區運維主管安勇表示:“這幾年,新能源汽車的充電需求激增,但服務區受變壓器容量限制,原有的8個快充裝置在高峰期需要降功率運行,出現‘快充不快’的問題。且服務區日常流量和高峰期流量相差很大,若直接擴充變壓器容量,不僅成本較高,而且非高峰期會造成資源浪費。本次改造引入的智慧零碳供能系統,正好解決了這個兩難問題。”
智慧零碳供能系統由國網浙江電科院自主研發,可在節假日高峰期啟動充電負荷優先模式,精準匹配充電需求與綠電供應,保證新能源綠電優先供給快充裝置,實現在不增加變壓器容量的前提下快充滿功率運行,為
綠色出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除了充電負荷優先模式外,該系統還有綠電經濟消納、離網能源自洽等多種運行模式。其中綠電經濟消納模式優先使用新能源綠電,并通過分析服務區不同時段自發自用、余量上網、儲能充放、用電等各環節的經濟性,選擇經濟最優的能源調配策略,實現服務區100%
清潔能源零碳供能。
“比如可以在用電低谷時將風、光等新能源發電通過電化學儲能進行儲存,在用電高峰時利用電化學儲能放電為服務區供能,這樣保證了綠電最大消納,也提高服務區運營收益。”國網浙江電科院的改造項目負責人林達解釋道。
離網能源自洽模式則可實現離網運行,確保遇到極端天氣或電網故障情況下,服務區仍能依靠自身新能源及儲能系統維持4小時以上正常供能。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
关注碳学会微信公众号
免费学习碳交易
业内大咖答疑解惑
安装易碳家APP
碳K线、工具、资讯
专业人士的必备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