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南)現代煤化工產業園里,一臺臺設備正將工業廢氣中的二氧化碳“點碳成金”。
近日安徽普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安徽普碳”)年產30萬噸二氧化碳基聚碳酸脂多元醇項目投產,這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二氧化碳基多元醇裝置,也是國內首套二氧化碳基新材料連續化生產裝置。
近年來,安徽省將新材料產業納入皖北四大重點產業集群建設,為淮南打造千億級新材料產業集群提供了歷史性機遇。淮南,正全力推動煤電產業向低碳化、高端化升級,以
綠色轉型重塑發展格局。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黨委常委、副秘書長龐廣廉在同日舉辦的2025低碳循環經濟發展大會上也表示,淮南在原有傳統能源產業模式上走出一條低碳、可持續發展的
綠色道路。
“我身后這條二氧化碳基多元醇生產線每年可消納18萬噸二氧化碳,相當于種植200萬棵樹的減碳效果。這不僅是一份技術答卷,更是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踐承諾。”安徽普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毛紅兵在投產儀式中表示。
安徽普碳年產30萬噸二氧化碳基聚碳酸脂多元醇項目,是該產品及工藝首套萬噸級工業化應用生產工藝裝置,總投資約20億元。其一期工程占地150畝,建設年產5萬噸二氧化碳基聚碳酸脂多元醇生產裝置,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基多元醇裝置。該項目也入選國家首批“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項目”。
安徽普碳新材料公司攻克二氧化
碳捕集、轉化與高值利用技術難關,成功將工業廢氣轉化為高性能新材料,既為傳統產業“減負”,又為新興產業“賦能”,生動詮釋了“點碳成金、變廢為寶”的循環經濟理念。
淮南作為能源城市,煤電化產業鏈完整度較高,每年產生2800萬噸二氧化碳、1600萬噸煤矸石和600萬噸粉煤灰,擁有發展碳新材料的先天優勢。近年來,淮南深入貫徹落實“雙碳”目標,堅持逐“綠”前行、向“新”而生,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抓科技賦能,推進技術產業化;抓綠電賦能,推進產業綠色化;抓政策賦能,推進產業生態化。
工廠和園區作為
碳排放的重要來源,是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關鍵。安徽(淮南)現代煤化工產業園擁有上游原料收儲、中游基礎化工、下游精深加工的完整全產業鏈體系?;茨鲜薪陙砣灮瘓@區發展環境,把產業培育作為主攻方向,推動基礎化工強鏈、精深化工延鏈、化工新材料補鏈,實現煤化工技術低碳、高效、多元化發展,著力培養壯大新質生產力。
安徽普碳以中安聯合公司為龍頭,綜合利用節能、減排、固碳等多種手段,通過產業綠色轉型、設施集聚共享、資源循環利用,將該企業產生的二氧化碳廢氣變廢為寶,基本實現碳排放與吸收自我平衡,形成產業良性閉環。公司利用煤化工和固碳兩個產業在同一園區的優勢,打造了“中安聯合二氧化碳廢氣(碳排放)—淮南金宏碳捕集綜合利用項目(碳捕集)—普碳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多元醇項目(碳利用)—賽緯鋰電池電解液項目(碳產業鏈延伸)”的循環
低碳經濟產業鏈、全新產業業態,為淮南的化工產業補鏈、延鏈、強鏈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除此之外,作為打通零碳產業鏈中的關鍵一環,此項目將聯合園區內多家企業共同打造
CCUS(
碳捕獲、利用與封存)示范基地,實現二氧化碳排放、捕集、利用、儲存的全產業鏈整合,助力淮南零碳產業園的新突破。”毛紅兵表示,隨著化工新材料政策審批不斷優化、行業準則不斷完善,普力材料在政策東風的加持下,定會不斷豐富產業全新業態,技術賦能“雙碳”。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